1.受命而来。有的是被派来的,尤其是世上有大难的时候,往往派很多来度众生,既让他们帮助化解灾难,或者灾后重整山河,也让他们好好修行。这类的,完成任务后,大多就回去了。
2.乘愿而来。有的是自己发愿回来的。发愿而来的,佛菩萨都欢喜赞叹。为何?因为能舍得离开那么好的地方,会人间受苦。很难得。这类的,想回去时,大多就可以回去了。
3.长久住世。就是自己发愿长久住世,或者受佛陀嘱托,长久住世,护持正法。
他们的修行:
他们是佛门正法的真正的荷担者,和传承者。
1.戒定慧三无漏学。他们持戒清净,深入禅定,弘扬大乘。
2.禅律密净,三乘万宗圆融。他们护持正法,没有宗派门户之争。持法圆融。
3.止恶扬善,万教和谐。对外教,只要是劝人弃恶从善,他们都恭敬,不毁谤外教。但如有外教来犯,必然挺身而出,折服外教。
所以,极乐净土,并未终点。那是修行道路上的一个驿站,一所学校。我们在哪里休息,学习之后。再毅然决然的回到人间,弘扬正法,普度众生。
宗旨:
1.成愿而来的,从不想着,也从不担心,自己往生。而是一心想着让苦难众生往生。他们对苦难众生,尤其是鬼道众生,有着极其的慈悲心。见他们受苦,而生慈悲心,超度他们往生净土,离苦得乐。
2.成愿而来的,从不宗派争斗,他们实修实证,禅净密,三乘万宗,圆融无碍。尽力维护正法,让正法久住。绝不搞门派争斗,要某宗某派壮大专制。如此则正法速亡。
3.成愿而来的,实修戒定慧三无量学,行菩萨道,明心见性,弘扬大乘和百千陀罗尼。绝不局限于,一宗,一师,一经,一佛号。但因机施教。
因机施教:
1.于下根者。多劝其“一经一咒,一佛号一天戒”,从净土入门。或诵《地藏经》《心经》《普门品》,结缘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相信因果,敬畏鬼神。从而弃恶从善,孝敬仁慈。令其往生净土,离苦得乐。
2.于中根者,劝其持戒清净,深入禅定,读诵大乘。实修戒定慧。
3.于上根者,劝其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人,普度众生。
而真正行菩萨道者,确实可以超度临终中阴和亡灵中阴众生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哪怕是从未修过佛法的,哪怕是五逆十恶的众生,只要他们真心忏悔,只要他们真心想离苦,有出离心。
因为净土,属于两种人:1.善人,因为他们该得。2.弃恶的人,因为他们需要。其实更属于后者。阿弥陀佛设立极乐净土,为的就是让造恶而受苦报的众生,能离苦得乐。所以只要他们发心忏悔,一心念佛祈求,就可以往生。
而真正修菩萨道的善知识,则可以引导超度他们往生净土:
《普贤行愿品》:
“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评“一师一经一佛号”:
当下净土,不少人推崇“一个老师,一部经书,一句佛号。”不再学其他老师,不再读其他经典,不再持他们佛号和陀罗尼。更有甚者,排斥其他一切法师,一切经典,一切佛号和陀罗尼。一心只求自己往生。此法是在太偏狭。
但此法乃是在非常时期的一个方便和过度。乃是众生的共业所感。非常时期,只要用此相似法,方便救度众生。这是在佛法法难(195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