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乱,因为政变本身就已经成了泰国权力平衡的一种手段了,同样的道理,总理倒台也是法国政治权力平衡的一种方式。
所以茹费理倒台真的不值得大书特书,因为他已经是难得的在任时间长的总理了。
茹费理倒台之后,很快总统就任命了新的内阁,亨利·布里松内阁。
此人是激进共和主义者,跟赶茹费理下台的克列孟梭都是激进派,但克列孟梭却是社会党,依然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克列孟梭是反对殖民扩张的,认为殖民扩张除了让一小部分巨头大发横财之外,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降低法兰西民族的道德。
法国议会中充斥着这么多的派系,让他们的执政政策不可能一致。维系法兰西共和国权力的,当然就不可能是内阁政府,而是他们的总统。相对于总理交替频繁,法国总统的位置就比较稳固,想废除总统的法律程序十分复杂,几乎不可能做到。但问题是,第三共和国总统并不直接行使权力,而是通过任命总理来实现。总理内阁不稳定的情况下,政治也就不可能稳定了。
这种情况,直到二战后戴高乐建立了第四、第五共和国,加强了总统权力,让总统成为真正的执政者后,法国政治才算稳定了下来,政府首脑终于能够坐上几年了。
所以茹费理内阁倒台,法国人早就习以为常,大明都习以为常。法国不但不会因为茹费理的倒台而陷入混乱,反而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连战争都不会受到影响。
唯一受影响的,不过是战争的投入度而已。因为要说服一个个派别,包括从根本上强烈反对殖民扩张的派系支持增加预算,增加兵力,这个非常难。
而大明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在看到法军兵力紧张之后,大明反而持续的增兵。在确保物资供应的情况下,打算将前线兵力增加到一百万人。同时新的牵制法军兵力的战术,也一一制定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