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狂妄”的评价,真的太有道理了。
李容九说朝鲜之所以走到后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地步,就是因为违反了“北不失礼、南不失信”的祖训。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朝鲜本应“中正不惑”,“执北向之礼与日本绝矣”,如果因此而亡国,那也是“死于正命”,“不亦荣乎”。但是,朝鲜却在一夜间摈弃了500多年的礼义传统,“一夕忽而裂五百年礼服”,“飘飖乎自眩于独立之嘉号”,而听从并且跟从了日本,这是第一误。
“独立”之后,“陆无一寨兵,海无一舰卒,此岂国之名焉哉?”此时本应听从日本,韬光养晦,“更始一新”进行变革,却又与日本“二三其德”,“独恃外交之诡变”,结果导致闵妃被杀“国母之变、山河含愤”。这是第二误。
随即却“不国其国”,国王居然躲入俄国使馆发号施令,并且在日俄战争中再度“喜外交之巧妙”,导致日俄在议和时,“先定我所服属”,日本人首先就剥夺了朝鲜的外交权。这是第三误。
朝鲜人看不清自己,总以为自己很能的这种性格,连他们本国的朝奸都看不过去,批评的一针见血十分中肯。
现在朝鲜民族性格中的狂妄,在看到了日本被大明暴揍之后,又产生了不合时宜的想法,恰好俄国人跑来拉拢他们,希望在朝鲜的土地上修铁路通往釜山,朝鲜人不想要铁路,但是他们想要俄国的力量,他们希望借助俄国的力量,将日本人驱逐出朝鲜,江华岛条约签订以来,大批日本侨民进入朝鲜,不断的跟朝鲜人冲突,让朝鲜官府头痛不已。
当然求助俄国的同时,朝鲜还在秘密跟清政府联系,希望借助宗主国的力量,如果清政府同意,朝鲜是真的敢把所有的日本侨民抓起来的。
同时俄国还和满清在秘密磋商某些条件,总试图用新疆的利益来换取南下的机会,满清未必会一直不同意,因为俄国不但在几年前侵占了伊犁,而且逐步扩大地盘,跟洪福汗国发生了多次冲突,如果沙俄能够灭掉洪福汗国,将整个新疆都交给满清的话,满清恐怕会答应沙俄进一步的要求的,比如割让葫芦岛给俄国。
朝鲜、满清和俄国,这三个国家之间到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外交变故,是一件让英国外交官完全无法预料到的情况,因为无论是清廷还是朝鲜,洋人接触起来都十分费劲。
英美等国完全无法判断在东北亚地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但已经能感受到,任何变化都对他们不利,因为任何变化都会助长俄国提高在这一带的影响力,俄国影响力的扩大,就是英美影响力的削弱。
所以他们抓进游说日本政府,提出的条件越来越优厚,但只有一条,他们的贷款,日本政府必须用关税抵押,没有抵押品的贷款,列强是不接受的。
此时日本朝堂的思想也开始转变,他们看到大明不断的增兵,谈判桌上坚决不让步,已经感受到了大明灭亡日本的决心,英法美三国也完全没有采取军事行动的打算,只希望日本让步,换取和平。日本感觉到他们是一头被剥光洗净后,被洋人摆在肉案上待出售的猪。
横竖他们都要挨一刀。
当大明在长崎增加的兵力达到三十万,并且在琉球也部署了二十万后备力量,国内还动员了五十万人后,日本决定接受大明和列强的要求。
可这时候大明提出的赔款数额又升高了,因为日本又拖延了一个月,一个月的消耗是三千万两。一百万人的吃喝拉撒,运兵的费用,这都是钱,都得日本来报销。
日本人恼恨的发现,越是拖延,代价越高,这次也不拖了,所幸一口答应下来所有的要求,要钱给钱,道歉就道歉,保证就保证,他们算是破罐子破摔了。
英美法三国联合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