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父下班带着张勇一家到派出所把落户的事情办了,户口是落在桃花公社下的向阳大队。
沈幼宜知道向阳大队,上一回还和别的大队为了水源打了一架,最后还是公社的民警带上枪才把斗殴的两批人压下来。
沈父选择这个大队的原因,一是因为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粮食更容易养活,二是当地的民风淳朴,张勇一家作为外来户很容易受本地人的欺负,向阳大队综合来看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张勇这几天就带着妻子孩子搬到大队上,租借了一户老鳏夫的房子,一家人就在宁市落户了。
刘妈见儿子的去处有着落,悬着许久的心也放了下来。沈母拿了二十斤的粮食让刘妈带去向阳大队好好和儿子一家团聚,不急着回来。
沈幼宜找了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把地窖里的粮食都收进空间里,就连库房里山货棉花布料也都收起来,只留下家里人一个月的口粮。
因为刘妈不在沈家,沈幼宜吃饭跟着沈母到单位吃,沈又嘉跟着沈又年到炼钢厂吃午饭。
不得不说大食堂的饭菜挺好吃的,除了大妈打菜的分量不太一样,味道还是很不错的。沈幼宜觉得在大食堂吃的这几天脸都圆了一圈。
在单位上班的人照样吃好喝好,领着供应粮,守着土地过活的人就苦多了,每天都在盼着老天赏脸下点雨,要不然地里的庄稼就要干死了。
沈父最近的研究有了不小的突破,培育出来的秧苗明显耐热度要提高不少,省城专门派研究员下来察看,要是培育成功,抢种一批粮食,好歹也多一些收成。
为了农业局的工作,沈父每天起早贪黑,沈幼宜有时候一天都见不到沈父。
直到七月,宁市就下了一场小雨,地里的土还没有湿润雨就停了。庄稼人心都凉了半截,每天挑水浇地也只能救回一部分的粮食,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他庄稼慢慢的枯萎,他们的心都在滴血啊。
沈幼宜自从向沈母坦白了空间的存在,沈母就像发现了百宝箱一样,时不时就得让沈幼宜展现一番。
有一天下午沈又年着急的的带着沈幼宜上山,两人几乎都要走到密林的深处,沈又年拨开眼前人高的杂草,一大片的番薯地就出现在沈幼宜面前。
“哥,这不会是你偷偷种的吧,这也太多了吧。”沈幼宜蹲下仔细观察了一番,总觉得不像是人为种的,这些红薯苗不是一垄一垄的,而是交错在一起。
“一半是野生的,一半是我种的,之前上山不小心发现了这片番薯地,干脆把家里的红薯苗分一些种到这儿 ”
“现在是要把这些红薯都收了吗?”沈幼宜问道。
沈又年点点头,“你试试能不能把红薯苗收进去。”
沈幼宜把手搭在红薯苗上,一小片的红薯苗连根带叶的就被收进空间里,底下的红薯也被一起收进去,省的两个人还得刨地。
见方法可行,沈幼宜一法炮制,把整片红薯地都收干净了,空间里多出一小堆小山似的红薯,红薯苗整齐的码在另一边。
沈又年还带着沈幼宜去摘了几棵野果树,酸酸甜甜的,用衣服兜住野果,两人就打道回府了。
......
时间一晃就到了秋收的时候,因为全国大范围的旱灾,市里的供应粮减少了三分之一,还不一定能领到,每回粮食店的门口从半夜就有人开始排队,就这样都还不一定领的到粮食。
市里的日子不好过,下面公社的日子更是艰难,张勇带着妻儿落户后,每天除了上工,就是上山找吃的东西,日子也勉强过得下去,总归有个奔头。
沈父培育出来的耐旱种子抢在秋收前种了下去,虽然只是在几个大队试点种植,但眼看着地里的粮食是没有什么收成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