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堂兄听的最认真,不时积极提问,就像课堂上的乖宝宝,孙夫子也配合,夸奖简知聪明好学,场面又变成了教学课堂。
堂兄被孙夫子夸奖,四叔四婶最开心,“娘,您看到了吧,夫子夸知儿呢”!!!
祖母也笑着回应。
简易闻言撇撇嘴,背上行囊准备出发。
“小易,你还真去赴考啊”?四婶又一次看到了,大声问道。
“四婶,我刚才不是说了吗,老师要我去参加童子试”。简易淡淡道
“你总说你有老师,你老师是谁啊”?四叔问道。
简易正准备回答,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公子,公子,掌柜让我把这个给你”。书铺伙计气喘吁吁,看样子是一路小跑过来的,手里拿着个长条形的笔盒。
望着这个盒子,简易不打开也知道这是什么,因为里面是老师最喜爱的毛笔,见到它的时候,简易瞬间就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眼眶不由湿润了起来。
接过盒子,简易朝着老师府邸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学生定会全力以赴,不负所望。
对伙计施了一礼,“麻烦大哥了”。
“不麻烦,不麻烦”。伙计连忙摆手,接着又道:“小人预祝公子金榜题名”。
“多谢大哥,承你吉言了”。简易微微笑道。
“那小人先告辞了”。伙计说完回去复命去了。
“原来你口中说的老师就是周海呀?即是读书人,就当恪守礼法,勿再行那莽撞之事”。
刚才的动静,孙秀才也看在眼里,书铺的伙计不少人都认识,误以为书铺掌柜就是简易的老师,周掌柜只是童生,孙夫子虽然瞧不上眼,但到底给了些面子。
“易儿,这是怎么回事,你何时多了个老师”。祖母闻言问道。
“祖母,我不是有意隐瞒,是老师不让说”。简易答道。
“既如此,那你就去赴试吧,家里我会安排好的”。祖母也不在意,反正已经分家了。想了想,从口袋摸出五十文钱,递给简易。
“多谢祖母”。简易接过,不由撇了撇嘴角,早上可是看见祖母给了堂兄一两银子呢,自己就五十文,不过以祖母平日里的态度,有五十文已经不错了。
“若是不成,还是早些回来,跟着你三叔下地务农,日后本分过日子”。祖母又接了一句。
“呃….这是不看好自己啊”。简易无语。
太阳渐渐爬高,此时送行的人都陆续离开,赴考的学子也上路了,要在太阳落山前赶到县城。
孙夫子因为要给众学生作保,于是带着十几个学子一起奔赴县城。
路上,在孙夫子带领下,一群人说说笑笑,之乎者也好不热闹,路途无聊,有人提议,沿途观景色,人人赋诗一首,由孙夫子品鉴。
众人纷纷叫好,孙秀才也点头同意,于是乎,不少学子纷纷把自认为做得好的诗词当场吟了出来,每有人做出一首,其他人都附和叫好,
作出诗词的学子,听着恭维声,不由志得意满,生出一种,今朝赴考我必中的感觉。
虽然水平一般,但孙夫子给面子,无论诗词做的多烂,都不吝赞赏,听到孙夫子的赞赏,诸学子更是激动的脸都红了。
堂兄也作了一首诗:“今朝赴考信心足,却道天凉好个秋,待到考完回乡时,已经是金榜题名人”。
诸学子一如既往的叫好,孙夫子也说写的不错,堂兄顿时打了鸡血似的,当场就要再作一首,不过孙夫子以“人仅一首,不可专美于前”为由拦住了。
简易憋住笑,低走跟在后面,正以为没人注意到他的时候,学子中有人揶揄道:“简兄,你家堂弟还没作诗呢,别藏着了,也给大家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