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处以如此快捷的速度摆出骑阵,闽国骑兵就能在其他战略要点迅速摆出攻击阵型,有阵打无阵,可不单单是占一点便宜那么简单。
跟在其后,左右千牛卫的大旗鱼贯而出,大旗下,李业诩,盛连山宛若门上贴着的门神那样并列而出,大步走到了吐蕃阵营的面前。
“末将左千牛卫将军李业诩/右千牛卫将军盛连山拜见吐蕃赞普,吾等奉命迎接赞普入关!”干脆利落的跳下马去,双拳重重并拢,两人整齐的行礼道。
如此整齐的军列下,芒松芒赞与赤玛伦也是赞叹的微微欠了欠身,颇为客气的回答道:“如此,就有劳将军了。”
毕竟是吐蕃国主,李业诩与盛连山让赞普的步辇先行于前,这才带着兵士在后面鱼贯而入,至于来的护军,贵族,仆从,只有一千多带着礼物赶着牛羊入了关,其余的则是就地打道回府。
到了闽国的地界,就用不到他们保护了。
虽然曾经拥有过半个亚东关,芒松芒赞与赤玛伦却重来没有来过,这座十几米高城墙,雄伟的唐式建筑关隘倒是让两人颇有兴趣的观赏了几天,可惜越看心越凉,偌大的关卡把左右喜马拉雅山口都连接得结结实实,身后就是崎岖难走的乃堆拉,如果吐蕃想要攻克这座关隘,恐怕倾国之力打上几年也打不下。
在亚东关等了几天后,芒松芒赞又是等到了个意外的故人,尼泊尔王国的李查维王。
夺回北方邦的同时,闽国又是对喜马拉雅山南麓不丹,锡金,尼泊尔几个与吐蕃亲近的小王国用兵,可惜崎岖难走的山路,高海拔的严寒,头一次让横行于世的闽国十六卫也是碰了钉子,与这些神出鬼没的山民战斗中,不论左右千牛卫还是后来增援的府兵都是疲于应付,一个月时间,除了势力最小的锡金被吞并外,其余两国战况都不利。
如此情况下闽国兵部立马改变了策略,改强攻为封锁袭扰,选耐高寒的吐蕃人府兵小队进攻,如此政策下,加德满都山谷,尼泊尔最大的平原产粮区被闹得天翻地覆,僵持了两个月,李查维也不得不举手投降,向唐军请求朝见请罪。
原本吐蕃与尼泊尔不但是翁胥之国,更是铁血联盟,如今两国国主却在朝见闽王的路上会见在了一起,还真是不胜唏嘘。
客人到齐了后,李业诩便也不在磨蹭,发动了五个府的府兵,互送两位国主一路南下。
第一个经过的则是曾经割让给吐蕃的北方邦,吐蕃朝见队伍中还有着不少的北方邦贵族被驱赶回吐蕃,咋一到了这里,却有种不敢认的感觉。
山还是原来的山,河还是原来的河,可是地却不再是原来的地了。
数不清新开垦的田地层层叠叠堆积在一起,绿荫荫的禾苗庄稼长得到处都是,一片片土地中,经常能看到劳动的农人欢欣鼓舞的唱着歌,其中甚至不乏吐蕃人。
要知道这里三个月前还是一片蛮荒,只有城边,河边的小块土地被开垦,到处都是淤泥乱石,在这里居住了八年的吐蕃贵人们差不点没把眼珠子瞪了出来。
也难怪,北方邦在后世印度版图中也是人口最多的一块,这里位于恒河中游,虽然工业不发达,但仅仅凭借农业依旧能达到整个印度国民净产值第二位,土地的肥沃可见一斑。
四通八达的恒河直流浇灌了这片土地,可惜落到游牧为主的吐蕃手中,它的潜力被掩盖无疑,原本的农业人口不是被当做奴隶运回吐蕃,就是被打入各个牧户中为奴,绕是如此,依旧每年能向吐蕃国内上缴几十万石粮食,一落入闽国手里,中原的先进耕种技术立刻让这里变了形状。
天竺炎热的气候下让闽国得以立刻补种水稻,估计到成熟时候,闽国的粮仓中又会多出数百万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