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里,有两个最最重要的软件,一个是微信读书,一个是17k小说。不像众多的人,我没有抖音,也没有快手。自从迷上了微信读书,我觉得读书可以让我发现心流,可以丰富我的知识,可以和太多优秀的人神交,让我变得更加充实,更有自信。每天,从微信读书里,读取自己喜爱的文字。有了灵感,就来17k里,把她分享给大家。
最近,忽然喜欢上这类插图清新、文字轻松雅致的书。把众多这类书籍一一存放在书架里,以便随时翻看。
当看到《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个题目,立刻被封面的图片所吸引。简单翻看几页,是自己喜爱的。看到全书的三分之一,先是感慨作者的勇气。作者宁远,辞掉电视台主持人和大学老师的工作,回归乡野,做一个自己画图,自己设计服装的手工艺人。从这时,我约略知道它创设的淘宝工作室叫远远的工作室。看着书里作者所穿的服饰,就知道是我喜欢的风格。所以,赶忙在手机里把淘宝加载下来搜索远远的工作室。但是只看到一个衣服,其他的有叫远家,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她的。一并浏览了同类型的几个原创品牌的衣服,把喜欢的几款放到购物车里。其中远家的一件杏色打底,配图是树叶的裙子非常心仪,有一种很大自然的气息,决定过些日子一定入手。而书的内容,没想继续读下去。心想,无非还是介绍她是如何工作的,跟我似乎不太相干。
下午闲下来,还是决定把这本书看下去吧。这一看可是真好。作者本身就是四川电视台的。而她后来在描述她创业的过程时,偏偏提到了苏坡农贸市场。女儿刚刚去成都工作。她去哪里,我就会自然地把那里的风土文化做些功课来了解。在百度地图上,我知道她工作的地方叫中坝。往周边看过去,苏坡立交就在附近。所以,对于苏坡两字颇感亲切,当即就是眼前一亮。随后她的文字里,还真的有提到苏坡立交,真的是缘分!
继续往后读呀读,当作者一次又一次描写她对于手工编织的来历和感受时,我这个与她有着共同爱好的人,越来越有共鸣。我真的太能体会一个喜爱编织的人,在飞针走线中体会的美好与喜悦。我们编织的不单单是物品,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从书里可知,作者宁远是八零年出生,比我正好小十岁。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就像她所说,上大学时,基本每个女孩都会学习编织毛衣。而我,是家里七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六,从小在大人的熏陶下,就认识编织。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用来编织的毛线还需要人工完成。大人们把纯天然羊毛先用手把它撕得很匀。因为是天然的,撕完羊毛的手会被羊毛上的脏东西蹭很黑。撕匀的毛线清洗干净以后,用一个圆柱形直径一寸多粗十五公分长的骨头做纺线锤,我们把它叫做拨锤,从骨头的正中用一根铁丝穿过,弯成钩子状,把搓好的羊毛总受一边挂在钩子上,一边用手不停地捻着,手轻轻一拨,拨锤转动起来,羊毛就在拨锤的带动下,拧成一股毛线。然后不断地续毛,毛线就长长地做出来了。除了毛线,还有蚕丝。把纯色的蚕茧再水中煮透,把上面的丝一点点撕下来,再像前边的方法把它们纺成丝线。起初,毛线丝线都是纯天然的颜色。后来随着染料的到来,逐渐有了带颜色的线。在我刚刚工作的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对工作纪律要求不严格。单位里那些年长的同事,经常把编织的毛衣带到单位来,上完课,大家坐在一起编织毛衣。各种颜色的毛衣,在妈妈们的切磋下,花色繁多,样式精美。
受热爱生活的妈妈的影响,我对编织和裁剪有着特别的钟爱。记忆里,小时候我最喜爱的一件衣服是妈妈照着墙上画里小女孩的衣服做的。那是一件水粉色的衣服,可爱的粉色装饰上白色条条的衣兜和领边,搭配起来煞是好看。
当我自己做了妈妈,用满满的爱,为心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