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方先生若是如此的想法,反而有点愚忠了。”
朱柏脸上严肃了不少,“难道方先生忘记了当时,宋濂老学者所教导的事情了?”
听朱柏提到宋濂,方孝孺的脸上明显发生了一下变化,随后眼神有点异样的看着朱柏,“湘王殿下也认识家师?”
“当年,太祖让宋大师教授太子朱标文辞歌赋和治国之道,我也曾经有幸听过一些。”朱柏信口说道。
“竟然还有如此关节,我却不知。”方孝孺显然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情。
“不过,宋老当年的所做之文,虽然文风飘逸醇厚,情感畅达细腻,却有一些为朝廷粉饰谄媚之嫌,着实可惜。”朱柏继续说道。
“湘王殿下何出此言?”
“当年便是太祖都对于家师评价很高,难道,湘王殿下对于家师有些不满?”
方孝孺一听就不高兴了,脸色一变,就要和朱柏争辩道,“岂不闻,当年太祖曾说过,天下若无宋师,文学如长夜。”
对于这些话。
朱柏倒是满不在意。
他可是正儿八经的现代人,自然相信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虽说宋濂的确是个了不起的文人,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歌赋,甚至还在整个大明王朝的文学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这并不代表朱柏会认为宋濂就是个十全十美的人。
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来说,或许宋濂是个大文学家,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所做的那些诗词歌赋,完全是为了迎合当朝者的。
可以说,宋濂算不上什么真正了不起的人物。
这也是朱柏现在有底气和方孝孺争辩的底气。
“方先生不要着急。”
“宋大师当年也是我的授业恩师,我对宋大师自然也有感激之情,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难道这个天下真有能完美无缺之人?”
朱柏摆手,示意方孝孺不要激动,随后才说道,“我相信,方先生应该看过不少宋大师的作品吧?”
“当然。”
“家师的很多作品我都拜读过。”
听到朱柏如此理性的回答。
一时间,方孝孺反而心里面有点没底了,他眼神复杂的看了一眼朱柏之后,也反应过来了。
毕竟,此刻站在他面前的可不是什么大字不识的村野乡夫。
湘王朱柏,他可是在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里面,在文采方面甚至比当年的太子朱标更加厉害的皇子。
虽然不知为何和燕王朱棣混在了一起。
甚至主动参加谋反。
但不可否认是,朱柏或许的确有一些在诗词上面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