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是个信守承诺的人。
当时答应了朱柏去应天,在击败了盛庸之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朱柏,想问清楚朱柏到底怎么安排的。
看到张玉毫无负担的主动过来。
朱柏也大致明白,多半这件事情他已经告诉朱棣了,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让他做事情没有后顾之忧了。
这一次朱柏的目标也很简单。
就是去应天城中找到李景隆和朱穗,让这两个家伙战场起义,配合朱棣大军,打开金川门献降。
其实。
朱柏知道,这些事情都是后世真实发生的事情。
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进程,就算他不去,这些事情也会发生,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他参与了历史进程,整个靖难过程比原历史要快了整整一倍多。
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这一点,导致原本应该发生的事情不发生。
如果真是这样。
可能事情就真的麻烦。
明成祖朱棣,身为大明开国以来的第三个皇帝,虽说也做过一些过分的事情,可总体上来说还算一个了不起的皇帝。
为了尽量让历史不出偏差,影响华夏未来的国运。
朱柏还是打算冒冒险,亲自去一趟应天。
“湘王殿下。”
“燕王已经知道您要做的事情了,不管燕王的意思是,希望您能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做冒险的事情。”
大帐里,张玉犹犹豫豫的说道。
“放心。”
“这个道理我自然知道,不过,靖难本就是逆天而行的事情,若不拿出实力出来冒险,如何才能成功?”
朱柏摇头,说道,“燕王殿下虽然求稳,可此时却只能出奇制胜了。”
听了这话,张玉却是一愣,问道,“这是为何,现在燕王大军压境,只要一声令下,大军即可渡江而击,朝廷大军旷日作战,早就疲惫不堪,燕王还有您所说的三支援军,定然可以大获全胜啊?”
“非也非也。”
“张将军可曾想过,如果真要在应天大肆作战,会有什么后果?”
朱柏这个问题问的很简单。
根本就不难理解。
可对于张玉本人来说,就有点费解了。
他是个武将,平日里面研究的就是行军作战,战场杀戮,如何取得战场上的胜利仅此而已,怎么会关注战场之外的事情?
更何况,他一个武将,也不应该关注这些事情。
“这个……末将的确不知道。”张玉有点尴尬,但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不知道。
“应天乃是我大明王朝的首都,若是因为燕王的一场靖难,导致应天被毁,百姓流离失所,那么燕王殿下岂不是成了大明的罪人?”
朱柏摇摇头,说道,“何况,这一次燕王殿下起兵,宣称的为大明攘除奸臣,可若是杀死他多百姓,岂不是和起兵的宗旨背道而驰了?”
张玉是个没啥文化的将军。
不过,他也明白又一种东西叫做“师出有名”,这一次燕王出兵,名义上是靖难,实际上不就是要当皇帝么?
既然要当皇帝,就不能干太多坏事。
在行军作战的时候,朱棣已经不止一次对张玉朱能等武将说过,尽量少些杀戮,绝对不能像是在北境和蒙古人作战那样,肆意杀戮。
现在结合朱柏所说的这些话。
张玉还真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连忙拱手,对朱柏问道,“那……不知湘王殿下打算怎么做?难不成我们去了应天,是要偷偷找皇帝谈判么?”
“当然不是。”
“看在普天之下,只怕除了傻子之外,应该都知道燕王的帝王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