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乃至经济私有化,都意味着一个拥有十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在渐渐复苏。
尤其是紧随其后到来的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当然也越发凸显。
站在九十年代的的河岸上,人们从来都不会想到,一个普通的餐饮问题,将会在今后的二十年里成为一个拥有庞大产业链条的生产线。
精细化的作业更是让这条生产线变得一块黄金的商业处女地,资本的逐利性更是把这条生产线分解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就譬如一条烤鱼。
从它的鱼苗孵化,到养殖,再到餐桌上,几乎每个环节都拥有无比庞大的商业市场,就更不用说搞蔬菜大棚了。
所以王皓想动这个念头,其实也不是一个什么很意外的事情,甚至在他看来,这绝对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毕竟,眼下的资本大鳄,眼睛都还在盯着国内那些更加诱人的蛋糕上面,譬如房地产,汽车甚至是尚且处于原始阶段的金融行业。
不过王建国显然对儿子关于开店卖菜的想法有些踌躇不定。
“那这事儿你有多大的把握?开店卖蔬菜的事小,但是要搞你说的那个什么蔬菜大棚,没个十几二十万块钱能搞成?”
实际上,在王建国看眼里,一来儿子王皓所说的,家里收上来的蒜头太多的问题,他简单地认为你少收一点就可以了。
二来他也觉得既然有了菜市场,你搞什么蔬菜超市根本就是多此一举的事情。
但是对于重生的王皓来说,他很清楚蔬菜生鲜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市场潜力,如果不去努力争取一下的话,心里总有一种身处金山却捞不着半点好处的遗憾。
当然,听到他老子王建国的话,王皓心底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多少?十几二十万?你当过家家呢!
十几二十万要是能把蔬菜大棚的产业链给弄起来,还要弄成规模,他怕不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98年的物价是便宜,但是也没便宜到这个地步吧!更何况现在大棚蔬菜的技术虽说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毕竟还没到遍地都是的地步,成本自然不会低,但是具体要花多少钱投资,王皓现在心里也没底。
不过这话王皓也没敢跟他老子说明白,毕竟十几二十万已经是王建国心里认知的大数目了,如果这个数字还要上涨的话,恐怕到时候还真的办不成。
王皓心里想着,看来是的找个机会去沿海那边考察一下相关的内容,能赚钱的事情自然是宜早不宜迟,眼下已经到了10月中旬,县里的分店马上就要开张,一时半会他也走不开。
最早能找到合适的机会,恐怕也要等到11月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