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高坐龙椅,昨天蔡京就跟他通过气,理由是近来朝臣懈怠,国朝需要进步,所以要调整一些人的岗位。并大肆夸赞曹晟,年少英姿,国朝之福,皇家之福。
蔡京说对了,皇帝最想要的是平衡,这太子驸马一系上来,既是他亲近之人,也可以平衡蔡京系,他这个皇帝才可以当的顺心不是,所以看了看名单,就暂且答应了下来。
于是乎,蔡京首先奏道:“臣中书门下侍郎蔡京有本奏,开封府推官赵鼎有小青天之名,一榜进士出身,臣保举赵鼎为御史中丞,助陛下监察百官。”
“准,赵鼎去开封府推官,上任御史中丞。”徽宗准奏,田俊大声喊道。
绿袍赵鼎在门外笔直的站着,脑子还在想着今天这么大阵仗会不会,被参奏神霄派之事。这传令官宣他谢恩,他还有些不相信,当同僚王峰推了他一把,才急忙进殿谢恩。
邓洵武心中感觉很是不好,这赵鼎上任御史中丞他都不知道这事,那么……邓洵武不敢想下去,很是忐忑的看看手中蔡京给的名单。
“臣奏请开封府尹张叔夜刚正不阿,治理开封府,特别是跟驸马都尉一起救灾事宜处理非常得当,虽然里面有陛下和皇家之主要功劳,但是也不能抹杀其功,故老臣奏请陛下去其户部左侍郎之职,加户部尚书,主持民政安置,领同知枢密事。”蔡京捧着奏章继续奏请道。
“臣张商英奏请礼部员外郎滕辉口才出众,对辽谈判有大功,故请加封同礼部尚书衔,”张商英奏道。
“准。”徽宗道。
“臣御史大夫参工部左侍郎宗泽治理河道不力,致漕运不畅;朝议大夫吕渊尸位素餐,未尽朝议大夫之职,不宜再在朝中。”邓洵武出列奏道。
“宗泽贬去凤翔府任知府,吕渊罢职,贬去琼州任通判。”徽宗宣道。
“谢陛下。”宗泽虽然不爽,但是他喜欢做事,这朝中奸臣当道,他什么也做不成,此刻反而不那么颓废。吕渊就不爽了,只因为他爹是吕慧卿,王安石左右手,就被处处针对。
“臣御史大夫参礼部尚书刘奎视国朝利益于不顾,献媚辽国,不宜再为外交主事。”邓洵武继续参道。
“刘奎罢礼部尚书,鉴于年事已高,加观文殿直学士,告老吧。”徽宗说道。
“老臣谢恩。”老刘奎步履蹒跚的躬身道。
“臣奏请陛下,这吏部自从李老告老之后,力有不逮,故臣奏请调洛阳令李刚回京任吏部侍郎。”
“臣奏请陛下,秦桧、张浚使日本宣我国威,有大功,请陛下加秦桧为礼部左侍郎,曹真跟随童相有大功,请加封为礼部右侍郎。张浚加谏院侍御史。”何维奏请道。
“臣奏请加王斌为刑部尚书。”王黼奏道。
“臣驸马都尉曹晟参奏御史大夫邓洵武,乱用职权,使御史台不能行使职责,后竟私自带兵逼迫公主府,威胁皇家苗裔。”曹晟说道。
“中书门下怎么说?”徽宗问道。
“老臣御下不严,中书门下同意。”蔡京答道。
“罢邓洵武参知政事、御史大夫之职,贬邕州知州。升李邦彦为御史大夫。”徽宗说道。
“臣蔡京奏请陛下,驸马都尉曹晟练兵有法,助张叔夜赈灾,表现其治政能力上乘,故老臣提曹晟为一厢指挥使,加从四品宣威将军,知登州,负责剿匪事宜。”蔡京奏道。
“臣领枢密都承旨附议,这童相有大事要做,所以臣以枢密院事奏请陛下。”李邦彦奏道。
“这驸马还小,而且马上要与帝姬大婚,不宜远行......”徽宗拒绝道。
“陛下,圣人云,成家立业,没有立业又怎能成家,驸马是皇家之骄傲,有如此大才应当历练,为国朝而服务。”王黼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