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老妈彭英打来电话。
村里下来不少人,以前那些不说,现在那些家里才一个的,都很难执行。
村里广播一天喊到晚,墙壁上也刷了不少醒目的标语。
这家家户户肯定是通知到位了,只是那些家里没男娃的,哪不想生啊。
真是一茬过去,一茬又来了。
刚解决完村里欠款,这边又来了。
陈浩文心地软,不少人求到他这边,他也是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两头愁。
这事陈平自己也没法,大势所需必须控制咯。
绝大多数人还是积极响应國家号召的。
只是对很多农村妇女来说,一边是婆婆的责骂,一边是时代的变化。
更是两头难。
陈平也就把这些东西当个故事听,时代在进步的同时,很多东西都不得不调整。
就是老北京的街头,不少时髦女人都烫起了卷毛。
还有一些大爷老太太两两成对的在公园跳起了交际舞。
他每次开着红旗车出去办点事,那回头率简直不要太高。
路人瞧了就说,这不知道又是哪个干部。
八十年代的老北京街头还是很安静祥和的。
街头也满是朴素。
陈平开车来了西单柜台这边后,把门一拉开。
里面都有不少灰尘了,他这店开的,象征意义大过于赚钱意义。
店门一开,他自己个拿块抹布摖了摖。
这时不时还要招一两个亲戚来,专门帮着他看店。
上次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回去后,个个都想把家里的老表们往他这边送。
他没同意罢了。
目前他这百货生意挂靠上了广州那边的一家國营企业,也算是半个國字号了。
倒是没必要再像以前那么小心。
起码张梅现在再来查他,肯定也拿不到一点把柄的。
当然,他早通过儿童乐园那边把这女公安给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给大仓库那边拨个电话,问问情况。
得知一切都顺顺利利后,陈平再给家里去个电话,安排一两个老表来。
有好工作自然还是得先想着老家那些贫苦亲戚啊。
等他们过来已经是三天后了。
来的是二叔家一个,姑姑家一个。
年纪都比他小,二十出头的样子,第一次出农村看啥都稀奇。
回去的那些亲戚把他在老北京的生活,吹得天上有底下无。
就为了这一个进城跟着他的名额,亲戚们都吵了一晚上。
最后还是二叔跟姑姑家各来一个。
二叔家的叫陈虎,干活有把子力气,平时就比较憨厚老实。
姑姑家那个就是姓刘,村里的另一个大姓。
全名刘涛。
陈平带着他俩先去北京城到处看看,哥俩看啥都稀奇。
两人坐在车后面,探着个脑袋问:“平哥,这地真大啊!”
看得好一阵羡慕。
陈平单手开红旗,笑着道:“首都肯定大啊,你俩好好努力,争取在这边买房,以后都住大京城。”
“嗯嗯!”
哥俩头是一个劲的点,结果暗自发誓要好好努力的两人。
第二天去上了班后,那简直不要太清闲,一天就接了十来个客人。
剩下的屁股都要坐冒烟了,这跟想象的可完全不一样。
马上就来找陈平,他正在家喝茶了。
“平哥,你还是搞点苦活累活给俺做吧,你放心,咱们绝对半个苦字都不说。”
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