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远远搭好的临时回廊,期间几位锦衣妇人簇拥着两人走来,锦衣丝履,珠光宝气。
是景老夫人的娘家人。
如今孙氏子孙繁衍,声名更胜从前,最有威望的是住在樁州的这支景老夫人的亲兄弟孙范文,如今的樁州刺史,亦是丹城城主。
眼前众星捧月般走来的,是孙老夫人和她最疼爱的孙女,孙韵怡。两人原就出自望族,又是景老夫人的娘家人,身份与众不同,所用衣料首饰无不贵重,便是走在成堆的高门女眷间,亦十分惹眼。
尤其孙韵怡,素称樁州第一美人。
只是年已十六了却还迟迟未许配人家,引得外头揣测纷纭。
一行人款款行礼,宴氏笑命免礼。
祖孙俩谢恩,起身的时候,一股馥郁的香味便送到了苏子衿的鼻端,浓而不烈,沁人心神,很是好闻。若她没猜错,应非寻常的熏香,而是袖中香片。
孙家既与王府沾亲,又是主政樁州的重臣,宴氏待这对祖孙便颇客气,赐座后亲自斟了酒给孙老夫人尝。
老夫人喝了,满口夸赞。
她常与景老夫人往来,对宋廷玉也极为留意,知道他疏于女色,不惯与人亲近。方才瞧他接了王妃的贴身锦帕擦汗,不论是人前做戏,还是出自真心话,都可见这个替嫁来的楚氏并未太遭冷落。
遂向苏子衿含笑道:“前阵子在外调养,没能登门造访,实在失礼。早就听闻王妃瑰艳温柔,今日一见,果真气度出众。”
“老夫人身体为重,不必客气。”
苏子衿敬着长辈,稍稍欠身。
孙老夫人笑得慈和,又向身后道:“韵怡,你也是头回拜见王妃吧?”
孙韵怡摇了摇头,细声说道:“先前王府中秋家宴上就已经见过了,还有幸能与王妃一同奏乐助兴。”她笑意吟吟,又朝苏子衿屈膝,“当日一曲梅花三弄,惊破绿窗幽梦。不知王妃师承何处,竟有这般高华气度,想必文思敏捷,蕙质兰心。”
三言两语,几乎把苏子衿夸上了天。
在今日盛会之前,苏子衿与婆母、二房还有三房一同拟单子席位时,宴氏其实曾单独跟她交过底,说了一些孙家的事。
事关景老夫人的娘家,还是要确保万无一失的好。
景老夫人原名孙兰香。自然是不姓景,不过是嫁来了王府依着顺序排的号。后来老王爷觉得麻烦,便直接改为名字的姓氏来称呼。
起初孙家不过是樁州地上众多名门望族的一家而已,但自从景老夫人嫁来了王府,依借这同族兄弟旁枝,给当时的王府助力,才有今日誉安王府兴隆,也让孙家摇身一变成为樁州的地头蛇。
洛阳六城,其中的丹城便是孙家守备的。
自宋廷玉承袭了爵位,手握重权,且生得姿貌出众,北地麾下不知有多少人想把女儿塞进来,孙家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宋廷玉刚出孝期时,孙家就曾派人来王府探过口风。
那时,孙韵怡正逢豆蔻之年,因是书香望族教出来的女儿,资质才学没什么可以挑剔的。景老夫人当时就动过了心思,觉得她这儿媳性情强硬不好拿捏,便想将这懂事体贴的娘家孙女儿娶到身边。
宴氏却觉得,孙家儿孙在樁州为官,已有不小的势了,若再添个王妃,外戚权势过隆,并非妙事。
如今孙家迟迟不肯嫁女,无非是不肯死心,想退而求其次谋个侧室的位子。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罢了。
苏子衿既已窥破宋廷玉的打算,也不至于太将这事儿放在心上,只觉得那些溢美之词颇有捧杀之嫌,便淡淡道“孙姑娘过誉了。我就这点年纪,也没能读几年书,实在当不得这般夸赞。”
孙老夫人闻言,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