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心里默默嫉妒,在家里痛骂几句过过嘴瘾,有些人却真的不爽了。
消息传开后,御史台的几位监察御史们第一时间上疏,请求李世民收回成命。
上疏的理由很多,李素年纪太轻啦,德望不足以服众啦。
虽有寸功却无资格封公啦……
平心而论,几位监察御史上疏的内容倒也并非刻意针对李素,他们针对的是这件事1
也是为了给大唐消除隐患。
毕竟李世民开了这个口子,往后如何论功封爵,标准可就有点混淆不清了。
到底立多大的功算是大功?
功劳大到什么地步能封公侯?
当年跟随陛下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功臣们立下的功劳究竟是大功还是小功?
李素晋爵一事,很快被朝臣们上升到了政治层面。
如同李素当初所预料的一样,晋爵之后能得到多大的好处无法得知,但一定会惹来麻烦。
现在,李素果然有了麻烦,而且是被群起而攻之^
李素忽然觉得自己像一只猫,鱼没摸着,反惹了一身腥。
实在是……都瞎吗?
看不到猫咪那么萌吗?怎么忍心伤害它??
有时候好事能在一夜之间变成坏事,明明是大喜临门的
事情,过了一晚就突然变成了无妄之灾。
李素并不笨,可以说比绝大多数人聪明。
从李世民给李素晋爵的那天起,李素便预感到此事对自己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喜事,如今果然不幸料中。
御史台是一群很喜欢管闲事的人聚集起来的朝廷机构……
这些人平日里没什么大用,说到治国安邦,他们比不得三省六部。
但出口成章却往往言中无物!
说白了就是遇到国事便只知废话连篇,所以治国不是他们的强项。
只不过如果道起东家长西家短,哪个朝臣德行有亏。
哪个勋贵仪容不整,哪家公侯之子路过东市拿了个瓷瓶没给钱等等。
御史们便精神抖擞了,一个个打了鸡血似的往死里参……
痛哭流涕加痛心疾首,一个瓷瓶没给钱从他们嘴里说出来,便成了道德礼乐崩坏亡国即在眼前的恶兆。
不诛不足以还世道朗朗青天白日云云……
演技精湛,表情夸张,言辞如刀,斥责如箭!
非常流弊。
这类人在朝堂里向来都是很讨嫌的,因为他们太追求完美。
任何一点小小的瑕疵落在他们眼里都成了大逆不道的罪行!
在他们眼里,除了他们
自己以外,整个朝堂的大臣都成了坏人。
是他们专政的对象,甚至包括皇帝……
李世民当初喜欢玩鸟,有一天逗鸟逗得正欢,有名的谏臣魏征忽然进殿。
饶是李世民雄才伟略,对这位朝堂里最讨嫌的言官也不知不觉心怀几分畏惧。
生怕魏征拿他的鸟大做文章于是赶紧将鸟捂在怀里,强打起精神和魏征聊天……
而魏征这老头儿也坏到极点了,不知是否已发现李世民怀里的鸟,坐在大殿内若无其事东拉西扯,闲聊了一两个时辰也没告辞的意思。
待到魏老头好不容易兴尽而退,李世民怀里的鸟早已被他自己活活捂死了。
言官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正所谓舍得一身剐,皇帝拉下马。
这句话说起来大逆不道,但言官们却真敢这么干的。
贞观朝最不怕死最喜欢摸老虎屁股挑战生存极限的谏臣魏征,已为无数继往开来的后来人对关于如何完美作死做出了教科书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