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政煊要做的就是给百姓提供这么一个空间,一个可以靠勤劳的双手吃饱穿暖的空间。
看到皇帝这么和蔼可亲,一个有些私田的百姓壮着胆子问道“那皇上,我们的田呢……”
咳咳,光想着煽动百姓情绪了,把正事给忘了。
“你们的私田可以留着,朕要针对的是无良地主和乡绅,不会对普通百姓动手。”朱政煊说道
现在朱政煊也只是有个笼统的想法,后期的话肯定是要制定一个标准。譬如个人可以保留多少私田,有多少土地的人才算是地主等等。
稍稍停顿,朱政煊还是觉得自己刚刚留的口子太大。
他的最终目标是将所有土地都收归朝廷,于是他继续说道“各位乡亲,朕觉得私人保留土地不合算。你们想想哈,私田和朝廷的公田所要上缴的赋税是一样的。若是有个天灾啥的,公田可以减免赋税,但是私田可不行。”
百姓沉默,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愿意交出手中的田产。
看没效果,朱政煊继续忽悠着“如果你们把田交给朝廷,朝廷是不会白要的,像其他地方一样,朝廷会花钱买!”
政策加上银子,百姓们顿时动了心思。
土地虽然名义上给了朝廷,但是土地最后还是自己种,而且还能换一笔钱。
这种好事哪里去找?
一个人马上问道“皇上,朝廷现在就收土地吗?”
在他的带头下,所有人都动了心思。朱政煊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
“现在还不行,不过很快就会开始,朕要先定出一个章程来。”朱政煊高兴地说道
在震天响的万岁声中,朱政煊回到了布政使司衙门。
太原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彻底沸腾起来,以往人人都怕的地主倒是成了过街老鼠。
皇上说了,这些人一定会倒霉!
地主们则彻底慌了,曾经让他们骄傲,让他们优越的土地现在反倒成了烫手山芋。
卖?
现在谁敢买?
而且即便有人敢买也没法卖,因为朱政煊在做完演讲之后接着便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土地买卖暂停。
在明朝,土地买卖是要通过衙门的,只有衙门盖了大印这笔买卖才算完成。
朱政煊紧急从临近的州县调来十几个有经验的文官。
在他指导下,不到三天一套土地改革政策便制定了出来。
有田五顷以上者就是地主,他们的田朝廷不会购买,只会强制征收。
朱政煊为了维持稳定,没有没收普通地主的其他财产。本来在他计划里,他是要将地主的所有财产都没收的。
当然,这不代表着所有地主都没事。
和土地政策一同出台的,还有另一条法令,收集有地百顷以上者的不法线索。
这条法令几乎是要了大地主的命,做为大地主哪个没得罪过人?
抓大放小,最大程度上抹平穷富不均。
那些小地主虽然也有些家资,但是他们的资产却不足以形成不可逾越的鸿沟。
穷人和有钱人在几十年的维度上会快速切换着,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
没有这种现象,民间矛盾就会大大减弱。
没有矛盾,社会就会安定,安定的社会会更加促进百姓的安居乐业。
随后的几天里,大量持有五顷土地以下的人开始将地卖给朝廷。
登记造册,支取银票,一时间布政使司衙门门庭若市。
而在布政使司衙门的后堂里,朱政煊正训斥一个人,这人就是刘武。
三天的时限早就过了,但是刘武依然没有抓到黄兴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