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英雄出少年,此事交与你,朕便可以放心了。”朱元璋情绪好了起来。
他知道,对于打仗,朱政煊不怯。
没想到对于政务,他也能这么痛快地应下。
“政煊乃我大明之人才,希望皇爷爷能封他一个官职。这样,他办事的时候也能方便些。”朱允炆看着朱政煊笑道
“嗯,允炆说得不错……这样,政煊就去监察院吧,那里还有一个监察御史的空缺。”
“谢皇上隆恩!”朱政煊跪拜道
监察院是大明的监察机构,最高长官为都御史,是二品大员。
但是其他人的品阶并不高,基本都是六七品。
而监察御史就是一个七品的小官。
但是,你千万别因为官小就轻视他们。
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直接奏报皇上的权力,大到国家打仗,小到哪个官员衣冠不整,都可以奏报。
而且,监察御史还有一个更加变态的权力。
他们可以闻风上奏,也就是说,只要听到风声就可以上奏,根本就不需要证据。
哪怕事后,这事查无实据,自己也不用担责任。
所以,在朝中哪怕是二三品的大员见了他们也是客客气气。
生怕哪里做得不对,而被参上一本。
郊游后两天,朱政煊便接到了吏部的正式文书。
他被任命为七品监察御史,加钦差大臣,督办大宁互市事宜。
因为这个任命,大明朝野震动。
洪武二十三年,朱政煊年仅八岁,便做到了监察御史的职务。
这比之唐朝神童刘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年,刘晏八岁之时便成为了秘书省的正字,可谓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
但是正字这职务却只负责掌校典籍和刊正文字,并无实际权力。
而监察御史可不同,那可是有实权的。
更加惊人的是,朱政煊还是钦差!
皇帝是实实在在给了他差事的。
朝中人虽然惊叹,但是却没人敢上奏反对。
因为朱政煊早已名声在外。
大宁城外,带领十一斥候大战北元百余人。老山打猎,箭箭直取野猪性命。文华殿考试,写出一篇状元文章……
这些事迹随便摘出一个来,都可以让普通人奋斗一生。
一时间,魏国公府门前又是门庭若市。
谁都看得出来,将来的朱政煊肯定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别说将来朱标要用他,就连将来朱标的继任者也会用他。
魏国公徐达也很高兴,朱政煊越是风光,将来给徐家带来的好处便会越多。
他甚至开始想,哪天如果朱政煊当了皇帝,他徐家是不是还会更加荣耀。
很快,出发的日子到了。
朱元璋给他配了几十名大内侍卫,而魏国公府也派出十几名高手相随。
其实朱政煊不想有如此阵仗,他觉得只要李大山跟着自己就足够了。
半个月之后,朱政煊便到了北平。
到了北平,他便会想起那个让他浑身不舒服的朱棣。
说实话,朱政煊并不怕朱允炆。
但是对于朱棣,他还是有些忌惮的。
钦差卫队队长拍马赶到朱政煊身边“钦差大人,天色将晚,我们是否要在北平城内歇息。”
朱政煊摆摆手“不用,皇命在身,能多赶路便多赶些路吧。”
他哪里是想要多赶路,只是不想见朱棣而已。
洪武年间,藩王权利巨大,藩地一切的军政事务基本都是藩王说了算。
只要进北平城,他便有一种羊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