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编织出来的一张网,又怎么可能做不到“人不出门,亦可知天下万事”?
怎么可能做不到“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
而且,伏波岭这边,随着信鸽技术的日趋成熟,也已经开始应用于各地的信息传送上了,这也为这张信息网,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加成。
信鸽的飞行速度,可就不是马匹可以比拟的了。
千里之内,可以说是一日必达,比什么八百里加急,都要来的快捷方便。
要知道,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其实是很难跑到超过六百里的,就算这样,还是用牺牲马匹的寿命来换取的。
孰优孰劣,由此可见一斑……
而这里面,还有一个让贾诩感觉最不可思议的,那就是那些已经渐渐铺开的商铺。
这些商铺,如今已经设立在了冀、并、兖、荆、益、豫、汉中、司隶等各地,而且从时间上看,都还是在去年6月前后开始的。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得出来,刘协离开洛阳之后,就开始了未雨绸缪。
这就不得不让贾诩愈发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了。
这个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些店铺都极具特色。
比如酒楼,他们用的就是铁锅,卖点也在于炒菜,属于蝎子粑粑独一份的那种。
比如藏珍阁,他们卖的就是肥皂、白糖、豆油、糕点、香料这些高端商品。
看起来像是一家杂货铺,想起来卖什么了那就卖什么,显得相当杂乱。
但每一样商品都是难以复制的,因为大家都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再比如千机阁,出售的则是完全迥异现在流行样式的家具,偶尔还会卖上几把长剑、短剑之类的兵器,无一不是精品。
总之一句话,这些商铺并不多,但是赚取的利润,却是相当的惊人。
当初贾诩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但是事实证明,真相就是真相,你可以不相信,但没有资格去质疑。
于是,犹自不太敢确信的贾诩,也因此有幸参观了伏波岭后面的“科技园区”,一下子就被这份超越时代的力量,给再次整的不会了……
这不是第一次了,但估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他才真正认识到了,伏波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之前他已经习惯了深居简出,非必要绝对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
所以,他对于伏波岭的一切,还尚且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
而那一次的参观,终于让他生出了一窥全貌的欲望。
于是,学塾、街市、功能区、蔬菜、养殖、玉米、红薯……他一路走来,完全就像是那个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觉的自己活了四十多年,却在这一刻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然后,他才从蹇硕那儿得知,单只是这个学塾里,就汇集了蔡邕、卢植、郑玄、管宁、邴原等名士大儒。
这让他暗自在心里咋舌不已。
皇帝都没有做到事情,董卓求其一而不得的人才,刘协轻轻摆了下手,就都揽过来了?
有没有这么夸张啊。
于是,他又了解到了学塾的诞生过程,看到了这些人还在编撰的《汉语字典》,甚至是那些启蒙读物、各科分门别类的教学书籍。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开始尝试从另一个角度上,去分析刘协这个人,但越是分析,就发现越是搞不清楚。
看看他改变了多少东西吧!
亩产几千斤的红薯、高产的玉米、可以织布棉被子的棉花、宝石般的玻璃、精美的瓷器、廉价的纸张、快速印制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