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钏忆起,上一世,魏氏之事,牵连颇深。
毕竟,淮安侯是老牌的侯爵,甚至跟皇亲贵戚都多有联姻,若说是诛九族什么的,那恐怕就连皇家也不能幸免。
所以,宣宗最后只判了淮安侯府满门抄斩的下场,但与淮安侯相近的将领们都免不了受到了牵连。
当时,淮安侯子侄多在边关:淮安侯府的世子为玉门关守将,二公子和侄子在雁门关镇守,他的女婿则为嘉峪关守将。
一门的男丁之中,只有三公子因为年纪尚小,仍留在京城。
只是,刺杀之事一出,不仅这几位公子被押解回京,就连他们的副将也被一同免职。
想到这里,宝钏便更不觉得淮安侯会做出刺杀太后一事了,若是淮安侯真的脑子一昏意图行刺,那最起码也得给自己留个后手。
魏家子侄多在边关,若是真有谋反之意,也大可以拒不受捕,拥兵自重。
虽然这些领兵的将领身旁有皇帝派出的文官制衡,但是天高皇帝远的,那些文官平时打个小报告还可以,可真到了真刀真枪的时候,多数都不过是绣花枕头,看着好看罢了。
毕竟,这些人回京城也是一死,那还不如在边关搏一搏出路。
但是,他们却没有这样做,而是乖乖束手就擒,被押解回京,怕是觉得陛下定会查明真相,不会痛下杀手罢。
想到这里,宝钏的心竟然隐隐有一丝钝钝的疼,她努力挥散这种情绪,继续回忆了起来。
之后呢?这些与魏家有关系的人纷纷离开边关,但因为事情匆忙,所以暂由这三个关口的文官总督军务。
之后,不过多时,西凉、突厥大军相继来犯,这三关没有主将,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冲击。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倒是还抵挡到了援军的到来,可被突厥和西凉主力全力攻击的玉门、雁门关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不过十几日,两关关门相继被破,而且,这其中似乎还有早已混入城中的奸细作怪。
关破之后,雁门关尚且好些,西凉人并未有大规模的屠城行动,但是也抢了不少的宝物、马匹、兵器,甚至还把附近的很多壮丁抓起来带到了西凉。
玉门关更惨,突厥人生性好战,虽然之前两国联姻带来了几年的和平,但随着安宁公主一死,突厥对大唐的骚扰又屡禁不止。
这次玉门关被破,突厥人直接暴露了弑杀的本性,不仅抢了很多钱财,还杀害了许多无辜的百姓。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边关,几乎都成了一片焦土。
宝钏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那段时间她也听到自家父亲常常在书房里唉声叹气,细问之下才知道,当时突厥人不仅已经打下了玉门关,就连旁边的几个藩镇也没有幸免,甚至,突厥、西凉差点两军汇合,直插大唐腹地!
最后,刘义将军亲自上阵,又点了魏豹和朝中的几个善战之臣,这才倾大唐之力打赢了这场战争。
宝钏心中一惊,这突厥和西凉发动战争的时间也太巧了!
长久以来,大唐边关虽然屡遭这两国侵扰,但是像这种边关重镇可是从未被攻破过!
突厥近年新继位的都蓝可汗和如今掌权的西凉王后都对大唐早已虎视眈眈,若说他们联合陷害魏家,也不是不可能!
更何况,代战身为西凉公主,竟然敢以身犯险、肆无忌惮的扮做小乞丐来大唐打探虚实。
这其中若说没有西凉混进来的奸细为她们保驾护航,宝钏可是一万个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