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若是魏贵太妃是太后遇刺的真凶,那她再给太后下药就显得多余了。
毕竟,这个下药的时间点十分敏感,太后刚刚被刺杀,宫中对昭阳殿的一应吃穿用度的查验更严格了几分,若是魏贵太妃此时下手,那暴露的风险岂不是大大增加?
再者说,魏贵太妃竟然能够如此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太后下药,那要么就是她本身就是高人,要么就是她背后有高人指点。
这世上相生相克的食物何其之多,若是魏贵太妃有这般高明的手段,那她想要让太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也未必是什么难事。
她又何必要大张旗鼓的安排一场刺杀呢?
其次,如今的皇帝宣宗已经登基多年,四皇子的逝世也早已成为了陈年往事。
若是魏贵太妃想要为四皇子报仇,她已经隐忍了这么多年了,那再忍一忍肯定不难,又怎么会如此急不可耐的安排一场时间紧迫的刺杀?
再者说,就算魏贵太妃昏了头,可淮安侯在官场浸淫多年,即便他再单纯,也应该知道刺杀太后事关重大。
说事关重大那都是轻的,若是一个不小心露出一点点风声,那整个淮安侯府,必定是满门抄斩。
就算淮安侯再宠自己这个妹妹,怕他也不会因为一个已经死去多年的四皇子而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再者说。前世虽然魏贵太妃和淮安侯相继被抓,但听自家父亲说,他们似乎都一直未曾认罪。
但是当朝皇帝宣宗生性十分多疑,怕是只要有一点不妥,这位皇帝都会斩草除根。
更何况,魏贵太妃与淮安侯这事,牵涉到了皇家密辛,牵涉到四皇子之死,牵涉到了太后与皇帝的安危,更牵涉到淮安侯手中的几十万的兵马!
加之,此事证据确凿无可抵赖,所以陛下在这件事情上宁肯错杀一千,也定不会放过一个。
淮安侯府这才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但宝钏作为太后遇刺的亲历者,她只觉得若说此事是魏贵太妃做的,多少有些牵强。
可若说不是魏贵太妃做的,那又有谁会如此大胆,肯冒着这样大的风险去陷害魏贵太妃和淮安侯呢?
而且,那陷害之人必定是手眼通天,布局已久,竟然能够买通魏贵太妃身边最为信任的女官和淮安侯身边的死士!
此刻的宝钏,大脑飞快的转动着,她越想越是心惊,只觉得太后刺被刺一事,这背后并不简单。
淮安侯因此获罪,魏贵太妃被迫自戕,那最大的受益者能是谁呢?
魏贵太妃身处宫中,唯一的皇子也不幸夭折,就算是她有仇敌,但那人也不至于说,要布置这么大一个局来置魏贵太妃于死地。
毕竟,连太妃身边的女官都能控制,那给太妃下毒也不过是小菜一碟。
那么,背后那人针对的,十有八九就是淮安侯了。
淮安侯手握重兵,又大权在握,行伍之人,脾气也会冲一些,朝堂内外有些敌人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可上一世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在淮安侯死后,谁又是最大的受益者呢?
想着想着,宝钏的脑中似乎有了一丝清明,就在此时,她听到了太后的声音。
太后良久的沉默之后,对宝钏叮嘱道:“孩子,这件事情,你万不可以对人说呀。”
宝宝钏点点头道:“娘娘放心,臣女知道此事兹事体大,我绝不会对别人说的。”
想到这里,宝钏虽然有心提醒一下太后,但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毕竟,这事儿可是宫中秘辛,若是自己真的跟太后提了,那不仅会为自己,更会为王家惹出无穷无尽的麻烦。
倒不如自己回去先跟自家老爹商量商量,反正王允就一直负责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