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指挥官的额头开始冒冷汗了,自己是有三千万艘战舰,但是要想突破平阳舰巣这样强度的防御好像不太可能。
一万艘战舰的能量攻击和三千万艘战舰的能量攻击对于舰巣防御看起来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因为能够达到集束攻击最大的数量也就百艘战舰集束而已,太多的攻击集束是无法精准重合增强的,毕竟战舰分布与攻击连线是有角度的。
战舰想要集束攻击,首先要确定攻击目标的位置,两艘战舰之间是有距离的,想要让两道能量攻击同时达到目标,那就得调整攻击夹角,让两道攻击在攻击到目标时相遇,能量攻击达到叠加效果。战舰的数量越多,集束攻击的难度越大,这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和协同作战能力支持。
算力计算攻击夹角,协同作战能力考验的是武器发射的同步性,如果发射时间产生误差,那也达不到集束攻击的效果。所以集束攻击在百艘战舰同时攻击时达到能量最强,再增加战舰只会增加攻击范围而已,不会再对能量强度产生增幅,这就是在宇宙舰队对轰时一般以百艘万艘战舰为小队协同机动的原因。
百艘战舰形成集束攻击,万艘战舰形成集束攻击的概率云,因为集束攻击后还要考虑命中问题。
不就是个集束攻击吗?真的消耗这么多算力和战舰协同作战能力?
当然,因为到现在大家想到的都是战舰对固定目标的集束攻击,攻击夹角和协同攻击时间是固定的,考验的只是战舰战斗部的性能,能够达到的精准程度。
但是现在让被攻击目标移动起来呢?前后左右上下移动。
攻击夹角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显得很尴尬了?夹角小了集束攻击在到达目标前就分开了,夹角大了,在到达目标时还没有汇合,目标是移动的,攻击夹角是要实时非线性调整的,不管是算力计算延时还是武器转动延时,都会造成集束攻击无法集束命中。目标移动,这只是最简单的情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