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赈灾之事过去之后,华林书院又恢复了上课日程。菱蓉在心里算着,年底应该就会传来选秀的消息,明年差不多这个时候,自己就在京城候选了。
因为这次姑娘们组织的赈灾之事,华林书院在杭州府的声望更上一层楼,百姓纷纷赞叹,白院长觉得脸上甚是有光。
金秋十月,更逢锦上添花之事,京城里来了御使,特传圣上嘉奖旨意。
刘知府因为赈灾有功,圣上提拔,年底前就要入京述职,之后就不外放,成为京官了。
刘玉茹早就希望父亲回京任职,但这愿望突然实现了,她欣喜之余还有一丝留恋。
褒奖知府赈灾有功的圣旨中,也提到了华林书院,因此刘知府特地迎来华阳郡主、书院院长、各位夫子及众位女学生,一同听旨。
华阳郡主罕见地盛装出席,带领着白院长、各位夫子及一众书院的姑娘们,在庭前接旨。
苏敏整个过程中,都激动的心脏怦怦跳。
当今圣上的旨意,定然是华阳郡主将书院赈灾这件事启奏了皇上。那华阳郡主少不了要提到自己!
苏敏激动的都要站不稳了,堪堪跪下,等待着御使念出自己的名字。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兹有奉先长公主于杭州府内建造华林女学,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体恤民情,赈灾有功,着论功行赏,布告中外,体朕意焉。”
通篇并没有提到她的名字,但苏敏也不在意,圣旨中不也没提到他人的名字嘛,只要郡主娘娘知道自己就行。
一时之间,华林书院犹如锦上添花,烈火烹油。姑娘们心里更是高兴,书院名望高,也就是她们身份高,以后议亲之时,这都是很大的筹码。
行赏之后,华阳郡主正在同御使交谈,众位女学生们也起身预备退下。苏敏一旁留意,只听见御使大人笑道:“郡主娘娘功德无量,说不得明年的选秀中,咱们书院又能出几个女中翘楚了。”
华阳郡主也笑道:“选秀之事,我们也说不得,能不能入选都是她们个人的造化。”
苏敏听到“选秀”二字,知道机会不易,鼓起勇气,凑到了华阳郡主和御使身边,落落大方地行了一礼:
“臣女见过郡主娘娘,见过御使大人。”
苏筠梅几人都心生疑惑,不知她要干嘛。
“这是何人呐?”御使大人发话。
“哦,这是书院里的一位女学生。”华阳郡主介绍。
苏敏心里美滋滋,忙介绍自己:“臣女闺名苏敏,家父是新昌县知县。”
但华阳郡主并未接下话茬继续介绍自己,反而是微笑对御史大人道:“请御使到前厅歇息。”
御使大人颌首。
苏敏见两人离去,心里惊疑不定,不知道自己今日哪里行差踏错,惹得郡主娘娘不喜?
莫不是娘娘知晓自己偷摸揽了功?
苏敏心中惊疑不定,又觉得十分丢脸,周围目光在她身上游移,便急忙找个借口离开。
安菱蓉看在眼里,知道苏敏是个心高气傲的,理想大着呢。
突然发觉,这个苏敏就像是现代里的自己,拼命读书、拼命进大公司、大平台,耗尽全身力气脱离贫苦的出身,希望跻身人上人。
到头来只混成了一个社畜,为了职位晋升在公司里面戴着笑容面具,说着违心话,做着不喜欢的事情,连自己原本的样子都忘记了。
人有时候真的要信命,但也不能全信命。否则就会到处碰壁,将自己陷于尴尬痛苦的境地。
如果能够调换命运,菱蓉愿意跟苏敏换换,让苏敏进宫,菱蓉在外面自由一生。
回到书厅,众人都三五一堆,议论纷纷。
沈秋华、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