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杭州府,历来是江南富庶之地,商人多如牛毛,但鼎鼎有名的仅有几位世家,其中不乏在朝有关系的。
但也有例外的,近几十年来,杭州府一位新兴商贾之家崛起,是为苏府,他们家在朝中就没什么关系,几乎算是白身。
苏府现家主为苏绪,家里世代从事布匹生意,但一直是小生意,在杭州这个地方排不上名号。直到苏绪之父苏宁继承家业,乘着先帝恢复杭州织造局的东风,搭上了为皇家供应杭绸的生意路子,布匹生意越做越大,为家里累积下丰厚的资金。
苏绪从小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生意经,圆滑精明、颇通世故,在他的经营下,苏府俨然成为杭州府数一数二的织造大户。
苏绪有一位远房堂哥苏庆源,远的不能更远了。但苏宁眼光更远,他看中这位小后生是个读书的料子,从小多方资助,果然后来一朝中举。
这位堂哥在苏宁的帮助下,一路从偏远地区升到浙江一个颇为富裕的小县做县令。离的近了,两家来往也越来越多。
苏绪有一子一女,其女苏筠梅容貌艳丽,气质端庄,祖父苏宁有意送孙女进宫,再不济能许个官府人家。
但虽然苏府有的是银钱,但朝中的关系却寥寥无几。仅有的一个族中入仕的苏庆源,也只是个地方小县令,帮不上什么忙。苏府也只能走省府女学华林书院的路子。
恰好苏庆源也有意送女儿苏敏去华林书院,两家一合计,就准备把苏敏送至杭州的苏府教养,到时两姐妹一同入学华林书院。
这位小官家的远房表小姐,今年年方十二,身材高挑,长相清秀。她以父亲官职为骄傲,颇看重脸面,时刻不忘自己官家千金的身份。
敏小姐在家一直是娇生惯养,这次来到远房的叔伯家,自比喻为凤凰栖息在杨柳树上。来到叔伯家后,愣是走了半个时辰才到真正的后院,进屋见到珠翠满堂,绫罗绸缎,这给她小小的内心产生不小的震撼。
她潜意识觉得,充满铜臭的商贾人家,比她家差了好几个档次,但却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吃的用的比她这个正经的官家小姐还要好上不知多少倍。
她内心产生不平衡感,在苏府的一年多里,那些她见都没见过、用都没用过的东西,带给她的不仅仅是新奇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耻辱感。
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她内心煎熬。她愈发的看重出身,愈发的瞧不上商贾之家娇生惯养、甚至可以和她平起平坐、互称姐妹的苏家小姐苏筠梅。
但她又是寄居此地,从小的教养告诉她不能将这种情绪流露在外。但小小年纪,如何能做到滴水不漏?苏家的人都包容着这位官家小姐的脾气。
再说回苏府,苏绪与青梅竹马的邻家妹妹许丽娘结为夫妻,婚后二人数十年恩爱如初,即使是成为杭州府数一数二的商贾世家,苏绪也不曾纳一名妾室,身边唯有发妻。
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小女儿苏筠梅今年刚十岁,性格开朗大方,父亲为她取名为梅,她却偏没有梅花的清冷,却像春日的桃花一样热烈。她生就的浓眉大眼,圆圆的脸蛋好像每时每刻都在笑。
大儿子苏筠镜,身量挺拔高挑,眉如刀裁,目若星河,笑起来一口雪白的牙齿,是一个白净阳光的少年郎,年方十五。许是父母恩爱如日光,兄妹俩仿佛是太阳底下的向日葵,每一天的生活都焕发着灼灼生机。
苏筠梅有父母的爱护,又有哥哥的宠溺,日子自是过的十分快活。可是这快活的日子,却在远房堂姐苏敏的到来之后,变得有些不痛快。
堂姐是官府家的大小姐,父母事事小心照料,唯恐慢待于她。堂姐性格要强、心地又狭窄,总爱端着架子,且心事不与人说,导致向来习惯无拘无束、大大咧咧的苏筠梅不知所措起来,两姐妹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