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密探去告发自己,然后有司衙门派人来秘密查,给那些人一些警告,这个是真是假。”
这次狄知逊没有回答,因为他心里已经隐隐有了答案。
独孤芸突然有点同情狄知逊,一个仰慕了多年的先贤,一个被视为奋斗样板的宰相,一次本以为是坦诚相见的会面,如今变成了这副模样,
换了谁也难以接受,独孤芸不忍再催狄知逊,斟酌着换了一个可能是狄知逊更容易接受的说法:“魏太师自己也承认了,他当时已经看穿了密探的身份,既然能看穿身份,就一定对密探的性格和处事原则有基本的判断,那么他有没有可能当时就判断你们的密探不会告发他?当时他故意透漏出口风,就是为了将来……为了今天对峙时有话可说。堵住悠悠之口?”
狄知逊没有反驳,脸色越发阴沉。
大唐穿越必读(107)徇私与反舞弊:公荐、通榜和别头试。公荐就是大官重臣向主考官推荐考生,“故事,知举官将赴贡院,台阁近臣得荐所知进士之负艺者,号曰公荐。”这些高官显要有些能出于公心,举荐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士子,但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出于公心,推荐自家或亲朋子弟的情况时有发生。通榜就是主考官委托自己信任的亲朋好友,向自己推荐有才学的士子,“唐世科举之柄,颛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这原本出于求才之心,知贡举的主考官权力大,巴结的人多,向他送行卷的士子也多,实在也看不过来,为防止明珠遗落,才让信任的亲朋帮忙留心,但这就成了制度的漏洞,徇私的途径。当然了,制度设计者也会想杜绝徇私的办法,典型的就是别头试。所谓别头试就是亲属回避
制度,“初,礼部试士,有与亲戚者,则附于考功,莫不阴授其旨意而为进退者。”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制度多数时候都没有被严格执行过,所以回避制度其实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