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上楼》诗中的一句,是第二句回应暗语。
两句暗语都对上了,双方确认了身份。
狄知逊开门见山:“你在太师府这些年,一定知道不少事情,我现在想了解一些情况。”
魏三回复也很简洁,“上差请问。”
狄知逊想了想:“这里不方便细说,咱们换个地方。”
魏三会意,假意跟狄知逊寒暄,两人客套了一会,狄知逊悄悄告诉魏三自己所住的客栈和房间,并且约定了见面的时间,不久之后魏三推脱还有事,便离开了。
魏三离开后,狄知逊
又在酒肆内喝了一阵,见没人注意自己,这才结了酒钱,慢悠悠出了门,他也没有立即回客栈,而是在附近转了一圈,确认没有尾巴后,这才返身回了下榻处。
狄知逊十分佩服当年安插魏三的上线,居然能在魏府安插进如此重要又不引人注意的暗桩,作为魏征的车夫,魏征所有的行程,在魏三面前都没有秘密。
回到客栈后,魏三已经到了,狄知逊也没废话,简单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后,直接问:“魏叔琬的情形你了解多少?”
大唐穿越必读(101)划重点,唐代科举该复习啥?唐代科举一共有秀才、俊士、进士、明经等十三科考试,秀才科最难,取中也最少,所以举人们都集中去考进士科和明经科,而进士科逐渐成为科举中最重要的考试。进士科一共考三场,分别是杂文、帖经和试策,逐渐演化过程中,杂文成了首位关键,因为诗赋有成格可守,格律是固定的,所以能成为固定的评判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后世八股文之所以大行其道数百年,其原因也是起承转合有一定之规,考官评判有凭可依。如今高·考制·度被国人诟病多年,但一直没有更好的办法取代,其原因也在于这种考试有统一的标准可依据,相对来说更能体现公平性。正如《进士科故实》中所说“按其声病,可塞有司之责。虽知为文华少实,舍是益汗漫无所守
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