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部,坐着马车来到了,京师三大营的军营外。
明朝的三大营又被称为京师三营和御前三营
其实三大营在城内城外都有,比如五军营的组织,
太祖时设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京城内外置大小二场,
分教四十八卫卒,可惜的是内城的伍军营,在面对黑甲人的重弩时,
仅仅一轮齐射,就四散溃逃,最后被逐一歼灭了。
其实三大营在明英宗朱祁镇之前还是很厉害的。
三大营主要包括有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其所拥有的兵力也并不是只有三个营的人数,
到大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为止,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7万之众。
三大营作为大明王朝拱卫京师的重要力量,
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初便设立了。
洪武十三年(1380年)归属五城兵马司指挥。
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将三大营分设为御前三营和南京三大营,
而三大营鼎盛时期,是在明成祖朱棣执政时期。
永乐一朝,三大营作为朱棣的御前三营,
几次跟着朱棣御驾亲征、深入漠北,与瓦剌、鞑靼、兀良哈作战多年。
大幅度的消灭了这些蒙古各部的有生力量,
尤其是大量火器的使用,使得蒙古诸部短时间内不敢有觊觎大明之心。
而在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御前三营不仅进行了调整与扩编。
还迎来了第二春,继续在朱瞻基的带领下与瓦剌作战,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朱瞻基的突然离世,
明英宗朱祁镇的继位初期,
御前三营并没有太大的退化。
直到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
公然不顾群臣反对与劝阻,率领京师三营二十余万精锐,
号称五十万大军,向瓦剌发动进攻,结果就是在土木堡。
明军三大营全军覆没,
皇帝被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英宗率军作战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