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贵妃因此很是得意,越发不把她们的皇后娘娘放在了眼中。
兴庆宫诸人俱是愤愤不平。
崔皇后却是一副云淡风轻。
她的六皇儿年岁尚幼,才7岁,现在就是想跟着圣上学习政务,只怕也是看不懂的。
不过,那又怎样?
朝中有不少重臣,不是出自她清河崔氏、就是跟崔氏一族有着各种利益瓜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况且,自己身居正宫,那自己的六皇儿,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嫡子!
皇上可是有两位嫡子。
就算为了维护正统,朝中那帮子大臣,只怕也不会看好大皇子的。
尤其是,大皇子的生母,贾贵妃的娘家,不过是一微末小族,不少世家高门,是不屑与这样的人为伍的!
皇帝再扶持他们娘俩,在立皇储一事上,只怕也不能一意孤行的任性,一如当年......
哼,当年,这个贾贵妃之所以能入皇宫,还不是皇帝向臣子妥协的证明!
这种妥协,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包括,元后殁,不过一年,皇帝就抵不住压力,迎了自己入主中宫,只气得那贾氏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
这,就是世家大族与皇权的较量。
崔皇后一脸平静的任大宫女将自己收拾妥当,这才悠悠开口:“行了,白嬷嬷辛苦。本宫已知晓,此事不必再探。”
谁还没个情绪抽风的时候?
也许,昨夜,皇帝不过是抽风了吧?
“是,娘娘。另外,六皇子已入宫,咱们的人,失败了。”
“跟我兄长说,既已失败,该怎么收尾,就怎么收尾,六皇子这,近期不必动了,留意大皇子、二皇子动向。”
“是。”
白嬷嬷领命而去,自有打着替崔家人来皇后这问安的管事嬷嬷,替她将消息传递回府。
崔府。
皇后的兄长、崔家族长、当今国舅爷崔明珪收到妹妹皇后的指示后,微微蹙眉。
他总觉得,这个六皇子,不简单,能在那样凶险的追杀下,还逃回皇宫,身边一定不缺人手。
况且,从身份上讲,作为元后留下来的唯一血脉,他也是堂堂正正的嫡子,又比自己的外甥年长...
只不过,唉,罢了罢了,就先听皇后的吧。
总归,六皇子母族如今无人入朝,不过是皇商,朝中老臣,大多是世家大族出身,该怎么站队,相信他们心中有数。
于是,大禹六年夏末,皇权中心的角逐,重心开始了首次的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