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即将到来,早晚的温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寒露的来去让节气更加的丰盈,田地里的庄稼经受了两次青霜的洗礼。
当阳光露出笑脸之后,红薯叶子明显出现了萎靡,玉米叶子也开始发黄,籽粒进入了饱满成熟期。
各种乔木上的树叶也是不甘寂寞,深情款款一路飘零。
然而,秋天绝不是一季的衰败,而是经历灿烂繁华后的收获。
它是万物成熟的象征,这是一年之中最厚重的时节,也是人们最向往的季节。
田间地头,一道道人影在里面忙碌,割黄豆,掰玉米棒子……
这个年代的女性无需刻意雕琢,美丽质朴、自然,发自内心看着就是舒服。
"京茹,回去吃饭了,下午接着上工。"
"嗯,知道了,我把这筐背回去。"
秦京茹把背篓里玉米棒子背到地头,歇了歇,用手背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看着远处一望无垠的庄稼地,心里那个念头更加旺盛。
人民公社成立之前,乡下农民过得都比较穷,地块也比较分散,不好耕作。很多家庭缺少农业生产工具,没法单独干活。
各个村的农民自发成立了一些“农业互助组”,互相帮助进行农业生产。
譬如,你家有牛,我家有犁,三五户结合起来互相帮着,很方便。
秦家村也是这样,平日里自家干活,等到收割庄稼,亲戚朋友互相帮忙。
中午饭吃的是干捞饭,下了大力必须得吃些好的,这样才不会把身体搞垮。
秦京茹看着饭桌上的咸菜条、炒白菜,突然想到那次在城里吃到的美味佳肴。
虽然身体急需食物补给,可是没有太多吃下去的欲望。
秦母看着自家发愣的闺女,开口道:
"京茹,你怎么不吃啊,忙了一上午,还不饿啊!"
"嗯,我刚才不是想事情么,这就吃。"
秦京茹晃过神来,使劲咬了一口手里的大饼,把它想象成各种美味。
吃完饭,大家都回屋休息,秦母对着自家男人说道:
"京茹自从上次从城里回来就感觉不对劲,时不时的傻笑,是不是在城里碰上啥人了?
等秋收后我打算进城,去问问她堂姐秦淮茹。
眼看着京茹年纪也不小了,跟她说了几个都不同意,我寻思着让城里的她堂姐能不能帮着介绍一个……”
秦父坐在板凳上,抽着烟袋,磕干净收回到衣兜里,开口道:
“这事你多操点心,京茹也到了嫁人年纪,虽说咱们家养的起,可是被外人说闲话就怕她受不了。”
秦母一脸的怒气,气冲冲道:
"谁敢说我们京茹的闲话,吃他家饭了,我就这一个闺女,不得找个好人家。"
"行行行,咱俩这不是说着话呢,怎么还急上了。"
秦父慢条斯理的安抚自家媳妇,几十年的夫妻生活,早就摸透对方的脾气。
"哼,自家闺女自家疼,我可不像有些人家,只管儿子,把女儿往火坑里推……"
秦母嘴里唠叨着,手上的动作也没停歇。
这边,秦京茹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发呆,这段时间她总是在睡梦中梦见陆大哥。
以往活泼外向的她变得有点沉默寡言,有些心事也不好对家里人诉说。
少女怀春总是诗,一颦一笑总关情。
……
十一这天,秦京茹早早的收拾好。
以往都是买车票进城,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