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八怪
其实见多就不怪
放肆去high
用力踩
那不堪一击的洁白……”
现实中的这种“丑八怪”是不是已经见怪不怪了?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丑八怪?
又或者,你自己是不是“丑八怪”?
这首歌唱到最后,其实是希望那些如同主人公一般的“丑八怪”,
能够坚持自己本心的善良!
放肆去爱!
用力去踩碎那世俗里所谓的“洁白”!
那不堪一击的“洁白”,只不过是假象而已!
“丑八怪
这是我们的时代
我不存在
才意外
……”
整首歌有三句结尾的歌词,直击人心:
“我的存在,像意外”
“我的存在,不意外”
“我不存在,才意外”
相似的句式层层递进!
里面所蕴含的感情,是极端的自我否定!
正如同内心独白:“像我这样的“丑八怪”,存在真是像是个意外啊!!!”
从极端的自我否定,过渡到麻木与接受。
这个时候,内心的独白是:“像我这样的“丑八怪”,原来并不是个意外啊。”
然而这种“麻木”依旧是极端!
当内心美丽的“丑八怪”见惯了内心丑陋的“丑八怪”之后。
麻木的极端再次发生转变,而最后这种极端,却是包含着理性精神的自我肯定!
最后的内心独白是:“像我这样的“丑八怪”,不存在才是意外呢!”
……
这首歌,通过多种层面描述了“丑八怪”的经历。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即,每一个人看《哈姆雷特》这本书,都有不同的感觉。
也就是每一个人读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理解。
同理,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丑八怪”。
每个人听《丑八怪》都有不同的感受。
有人认为自己就是“丑八怪”,这首歌是勉励自己的。
有人认为别人就是“丑八怪”,这首歌是讽刺他们的。
就如同楚歌的上一首《孤勇者》一样。
同样感觉,谁都像是“孤勇者”!
现在感觉,谁都像是“丑八怪”!
……
一首歌能做到这种地步,也证明了如果它不火爆,天理难容!
当楚歌一曲结束后,全场疯狂呐喊着同一个词:
“丑八怪!”
“丑八怪!”
“丑八怪!”
带着热情与激动喊出这个字,而且还能欣然接受的,也唯有舞台上的楚歌了。
除了舞台上留有一束灯光照耀的楚歌之外,整个会场一片漆黑。
大家都看不清周围的人,同时也看不清自己。
这一刻他们仿佛也感觉到了,为什么会有“丑八怪,能否别把灯打开”的歌词和关灯的举动。
因为只有这种漆黑的世界,才能够让“丑八怪”面对真实的自己!
楚歌不禁露出一丝微笑,这就是他要达到的其中一个效果。
因为,这个会场里面的确是有不少的“丑八怪”啊。
随后楚歌淡淡道:“丑八怪,把灯打开吧。”
下一刻,全场的灯光骤然打开!
强烈的灯光照耀下,所有人不禁闭上了眼睛。
灯光师不禁咬牙切齿对身边的同事道:“阿西吧,我才不是丑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