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这块场地上的贝利,雷戈目测应该是处于25到30岁之间。正是他在夺得1970年世界杯前后的那段巅峰时期。
其实在他17岁零239天、作为世界杯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赛球员,代表巴国队出场的那一年,贝利已经在俱乐部的正式比赛中,有了46场进66球的惊人数据。
而到了1965年,他已经代表国家出场50次,打进了52球。
以这个时间节点为界,贝利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一名真正的“10号”--组织核心了。
1958年世界杯,他作为突前的进球机器,帮助桑巴军团拿下了冠军。
1970年世界杯,他又以“球队大脑”的姿态,带领巴国队捧起了大力神杯。
扮演着两个不同的角色,贝利都能以球队关键人物的的身份,成为世界冠军。
为什么穆巴佩在差不多的年纪、拿到世界杯冠军后,一门心思地要改变球风,根本原因其实在这里。
单纯从一名足球运动员的角度,他已经足以成为传奇。
而巴国正好在1950到1970年代、经历了工业化的阵痛和因此带来的社会动荡,他们男足国家队的三个世界杯冠军在此期间,对巴国人而言,起到的作用早就大大超越了竞技体育的范畴。
贝利在世界范围内的意义,也因此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足球运动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神话”,很多人甚至在还没有深入接触足球这项运动之前,就先听说了有一位“球王”叫做贝利。
作为第一代GOAT,贝利当时的绰号是O Rei,也就是葡语中的“王”。
所谓“王者”,当受万民敬仰。
而“贝球王”靠的是--个人在足球最高舞台上的披荆斩棘,从全世界的拉拽飞铲里、用那些后来被奉为“神迹”的表演,杀出一条血路,硬生生闯出来的;是他通过“足球”这个媒介,为国家、为世界做出的那些充满正能量的贡献获取到的。
雷戈还在恍惚之间,那边在禁区内的贝利、又是左脚停下克洛伊夫的传球,右脚凌空点了一下做好调整,接着左脚的凌空抽射。
只听咣当一声,皮球重重砸在了门柱之上。
左右两脚、停球触感、及时调整、精准射门,都有了。
你跟我说,这是活跃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球星?
不行,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了。
虽然不能对这群人真的“下狠手”,但就照这么踢下去,自己这支刚刚拿到亚洲杯冠军的球队,还不知道在这50分钟时间里,会输成什么样子。
雷戈快速观察了一下球场上的状况:对方的防线就不用说了,基本没有明显的漏洞,只能靠整体配合和战术,来寻找机会了。
那又该怎么做出有针对性的防守呢?
似乎没有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
你去盯谁?又能盯得住谁?查尔顿、克洛伊夫、还是普拉多尼?
没办法了,先尽量限制住马多拉吧,至少让他们的“大脑”运转,可以不那么灵活。
雷戈现在的体能状况,也回复到了自己作为球员的时候,于是便和徐业一起,开始重点“照顾”起对方的10号来。
马多拉的出球和盘带空间、在两个人的夹击之下,总算被压缩了下来。
然后,贝利就开始回撤拿球了。
上半场第17分钟,马多拉在中圈内、接到贝克鲍尔的长传球后,一串如同探戈舞步般的连续小范围变向盘带,从徐业、雷戈和古力三个人之间突了出来。
克洛伊夫接到“老马”的分边球后,一脚转移到了中路。
盖姆勒在大禁区线上的头球回敲,贝利将球停在脚下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