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样给了钱的。
刘婶儿原先说几根韭菜不值什么钱,便赠与她了。
谢杏儿说什么都不肯,只道:“若是我自个儿吃一次两次我就厚脸接过了,可我这是为了做生意,是要长期消耗的,哪儿能不给银钱!若是您不收,我就找其他家去了……”
都这么说了,哪儿有把送上来的银钱推出门的道理?刘婶子自然是欣然同意了。
酸菜粉丝是另外一家邻居供的原材料,谢杏儿想着反正去集市买也要给钱,正好周围邻居家有,离得又近,还能劳烦他们送上门,省心又省事!
就连做豆沙的豆子,也是在一户邻居家买来的。
这户邻居家孩子就在学院旁的私塾上学,她们家原是乡下的,如今两夫妻在集市上做豆腐生意。
听说她家在乡下有好几亩地,专门种豆子的,除了黄豆,还种了红豆绿豆。
因家中小富,儿子一到年纪,便送去开蒙读书了。
谢杏儿知道后,便从她家买了些豆子,红豆绿豆都买了,红豆做豆沙用。
至于绿豆,如今入夏,天渐渐热了起来,消夏解暑的绿豆汤也可以安排起来了。
虽然她多是从周围邻居家买食材,不过并没有因为是邻居就什么都收。
她也特意嘱托了,她这吃食做了是要在府城学院的那边卖的,大多都是学子来买了吃。
入口的东西,必须干净,不能有什么脏的臭的坏的混在一起,否则这生意也没得做了。
因此如今谢杏儿自己需要每日采买的,就是鲜肉了。
至于白面红糖那些,谢杏儿早跟粮铺的掌柜定好了,每月送一次货来就是了。
正因如此,谢杏儿每日忙活的时间并不多,就晚间需要提前备料,第二日一大早早起,再忙活到学院上学的时辰,回家收拾妥当就行了。
因为要新鲜做了包子上锅蒸,谢杏儿如今起床的时辰比曾经在李府当差时还要早。
每天寅时过半,外面天还黑着,她就起身借着烛光忙活起来了。
等几百个包子馒头都上了蒸屉,看看外头的天色,也卯时三刻了。
往日在府中即便日日做,也从没有要她一个人做这么多的分量,因此谢杏儿一时之间速度有些慢,不过好在能赶得上学院上学的时辰的。
因为这日慢了些,等谢杏儿推着车到巷口时,早就有些学子在等着了。
“谢掌柜来了!”
“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我要俩肉包!”
“我要一个肉包一个红糖馒头!”
“我要一个鸡蛋的一个白面馒头!”
“我要……”
众学子见谢杏儿推着车过来,连忙七七八八的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