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看到马元义带着吴咏进来,疑惑问道:“元义,这位是?”
毕竟两人只见过一面,还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张角只觉得吴咏有些面熟。
“小子南阳吴咏,见过大贤良师!”吴咏恭恭敬敬地上前行礼。
“是你!没想到两年不见,你却是大变样,当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啊!哈哈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某在巨鹿这两年,可是时常听说吴侍读的大名。”
张角看着吴咏,不吝赞许勉励之词。
“些许虚名,比不得大贤良师地声望。”
吴咏看张角,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只是两年没见,他地两鬓已经有些斑白,比之以前苍老许多。要知道张角可是道人,现在不过是刚步入中年,若不是殚精竭虑,也不会有如此多白发。
故人重逢,张角喜不自禁。眼看已是中午时分,急忙吩咐弟子备酒菜。
不多时,山寨中便摆下丰盛的宴席,张角与吴咏分宾主跪坐于席上,马元义在一旁作陪。
两人一边吃酒,一边叙述南阳一别之后的各自经历。
吴咏说了自己在洛阳的一些经历,听得两人连声赞叹。
其中一些朝廷地隐秘事,更是让马元义听得心驰神往。
张角由于刚接待完耿绪,心情也是有些郁郁,便借酒消愁,向吴咏诉说了自己与世家地矛盾。
马元义闻言,一拍矮案,怒声道:“他们真是欺人太甚,我迟早要与他们算总账。”
张角安抚道:“元义
不要冲动,世家大族根深蒂固,不是我区区太平道能撼动的。”
马元义愤愤说:“世家大族又怎么了,句章的徐昭在会稽郡还不是收拾了几家!”
张角摇摇头,“徐昭看似占据上风,但他敢自称阳明皇帝,抢夺土地分给百姓,已经将朝廷和世家大族都得罪了,剩下的只有自取灭亡的下场。”
吴咏在席间旁听,也不禁回想起最近听到的关于徐昭的事迹。
前文说过,时下的会稽地区地广人稀。徐昭迅速聚集了数万兵马,可谓是所向披靡。
这时朝廷的人马还没到,因此徐昭很快就攻破了句章县的城邑,并围攻会稽郡治所山阴城。
尹端正是会稽郡太守,守土有责。
照说尹端是西凉宿将,绝非许昭可比。然而,一战之后,尹端却被许昭打败,丢了自己的治所山阴城。
尹端之所以会惨败,一是没有足够多的兵马,二是没有得到本地豪强的支持,因此他这个郡守也是无本之木。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提一段往事。
建宁元年(一六八年)正月,年仅十二岁的刘宏即位天子,窦太后临朝、窦武以后父为大将军辅政。在宦官势力十分猖獗的情况下,窦武与太傅陈蕃密议,图谋驱除宦官势力,但窦太后不肯。
同年九月因机密泄露,宦官曹节等便矫诏发动政变,收捕窦武等。窦武便号召北军军士平定叛乱。
这时张奂新到京师,不明真相,曹节便矫
诏令张奂率五营士兵围窦武,迫使窦武自杀,陈蕃被诛,窦太后也被幽禁南宫。公卿以下凡为陈蕃、窦武所举者及门生故吏,都免官禁锢。
镇压大将军窦武之后,张奂在朝廷两股势力之间进退两难。作为他麾下将领,参与镇压大将军窦武的尹端等人自然也不为天下士人所喜。
尹端不久就被调离军队,孤家寡人地被打发到东南边鄙之地的会稽郡当太守,与时常闹事的山越打交道。
尹端身为凉州武人,孤身一人赴江东上任,在会稽郡被当地士族、豪强所排斥,可谓势单力薄。
通常来说,一郡主官由朝廷任命,而辅佐太守执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