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愤不已,心想:“不过一妖道,几岁孩童,难不成要反了天了。我是看在史知军面上才如此待你,不识抬举。”不过也没有表露,官场这点城府他还是有的,也不挽留,也没让人相送。
出门后,孙河一脸阴沉,暗骂一声,赵峥宽慰了两句,便与孙河回了客栈。有了史嵩之在后面撑腰,就算以后这位知州不给自己行些便利,但也绝对不敢在背后捣鬼。
——
第二天,圣旨到了,从临安府直接到的广州。
赵峥除了得到一些金银之物,勋官升为从四品的轻车都尉,还得到了一份判广州屯田事。宋朝没有这么一个官职,显然是临时设的,便于赵峥能够名正言顺的管理驻扎广州城的厢军和罪犯屯田一事。
宋朝的官职很复杂,大体由由本官,职位,差遣三个组成,本官和职位是自己的品阶,而差遣才是实际职位。如果本官的官阶大于差遣,那么差遣就是权某某事。相等就是知某某事,低于就是判某某事。朝廷这道旨意显然是将自己勋官算作自己的本官了。
孙河原本就是史嵩之的亲卫,本来就是军中的兵马使,此行到了广州竟然也得了官身,尽管是最低的武官,但官兵鸿沟总算跨过去,从九品的承信郎,三班借职,权广州都监,管理广州厢军屯戍、训练等。这是史嵩之怕赵峥压服不了那群丘八,让孙河过来帮自己。
除此之外,史嵩之还让与自己有些姻亲关系的赵广乐担任了广州下辖的番禹县知县,乃是史嵩之妻子赵氏的族弟,宝庆二年进士,在太常寺勘磨了两年。以他的资历能出知一县,算是走了狗屎运,但番禹乃是下县,更是囚犯流放之地,这个知县一般来说是犯了事,才会被贬这里,所以出知这里也说得过去。而且史相告诉他,只要好好任事,不出两年,会让他迁官回京。
圣旨还没到,赵广乐就先拜会了赵峥,尽管肚里还在嘀咕赵峥的年纪,但礼数还算周到,并表示尽量配合赵峥屯田一事。
军方,地方,都有人替自己保驾护航,史弥远真是权势赫赫,这阵势不开垦万亩良田,看来有些对不住史家了。但实际上赵峥此次前来需要的仅仅是三亩土地,一亩红薯,一亩土豆,再一亩,番茄和胡萝卜还有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