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孩子的生活也将面临重大问题。
综合多方面考虑。因此,金允浩最终才免于对这位父亲提起公诉。
当然。如果这位父亲没有悔改,再次犯下罪行,那么下次判罚,会累计这次的罪行,加严,加重判罚。
金允浩对于法律,刑法,检察官办案法规、守则,有着很深的了解,书本知识不缺。
他唯一缺乏的,就是对是否起诉和量刑裁定的拿捏,不是很准确。
索性,有着经验老道的尹国洪从旁照应,弥补了金允浩这点不足。
用尹国洪的话来说,就是“先以善为本,后以法服人。”
“对初犯的人,宽大处理;对再犯的人,尤其是再犯相同罪行的人,加严,加重处理。”
金允浩觉得十分有道理,这样既可以给那些一时糊涂的人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又可以惩治那些该接受惩罚的人。
比如,一个案件中,一个丈夫为了生病的妻子,三番两次的犯下偷窃罪。
第一次,办案的检察官同情他,没有对他提起公诉。可是不久后,他再犯。
到金允浩手里的案件,已经是他一年内,第三次犯下偷窃罪了。
对于这种情况,金允浩没有同情,直接对这位丈夫提起了公诉。
这位丈夫的情况,值得一些同情,可是光同情没用,显然司法者对他的同
情并没有让他‘改邪归正’。
如果这么放任下去,这位丈夫最后的罪行会越来越大。最后想改正都没有机会了。那样才是真的害了他。
根据尹国洪的指导,金允浩渐渐找到了拿捏量刑和是否提起公诉的方法,处理起案件得心应手,效率大幅提高。
但是在处理这个案子的时候,开始时,金允浩他们内部也是有很大争议的。
主要是尹国洪同意加严、加重量刑。
而作为反对方,申东海却坚决不同意。他对这位父亲的情况十分同情。
最后,还是金允浩一板定音,维持原来的决定,这才暂时压下了这份争执。
后来,尹国洪托关系找来了一份可以公开的卷宗。上面记录了一起相似的案件。
犯人也是因家庭困难、家人生病,而屡次盗窃。办案的司法工作者过于同情他,屡次没有用法律的手段惩罚他。
可结果,事情最终却以不幸收场。
那位犯人看到自己不会轻易接受惩罚,心态便开始慢慢转变,变得肆意妄为起来。作案的目的,也开始转变。
原来是为了家人,后来变成了为了自己过上富裕的日子。
他胆子越来越大,从原来的一般盗窃。演变成入室盗窃、入室抢劫。
后来,再一次盗窃抢劫中,因为与被抢劫者发生激烈冲突,两人扭打在一起,他失手将对方杀死。最终接受了法律的制裁。
在这起案件中就可以看出,对一个人的宽宏是要有限度的,否则宽宏就不是帮助人,而是在害人。
如果没有办案检察官的屡次宽容、甚至说是纵容,这位犯人就不会最终走上这条路。这一切,都是有着直接因果关系的。
看完这份卷宗。申东海久久无语。
“难道是我错了?”他很迷茫。
金允浩摇头,拍了拍申东海肩膀以示安慰,“本意和出发点都没有错。错的是欠缺经验。以后,多接触案件,自然就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
申东海听懂了金允浩的意思,心中非常高兴,因为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自己可以改掉这个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