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业对于西羌周边熟悉,可对一些戎狄,东胡和义渠也不甚清楚,这次,他全程来协助怀华画地图,又在去过各地边关的人里,找了几个既识字又能熟悉地方全境的,一起来协助怀华公干。
与各地地图配套的人才也聚齐了,一般的郡县是一到两人,有的特大郡县多达五人,力图把地图做的精准。
这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到底从哪里入手呢?怀华苦思冥想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她让协助的几个人,先把咸阳地图找出来,然后把咸阳放在空旷场地的中心,放射性的,把紧挨着咸阳的各地地图找出,按照各自的方位,摆在咸阳的四周边。
然后再摆下一圈,再然后摆下个一圈,如此拼接,最终摆到大秦的各关隘以外。
经过在头脑中打底稿,收缩或者放大各地图的比例,棉绢铺在特大房间的地上,从咸阳开始描摹。这个画坏了也不怕,因为她先用到的棉绢是两张不合格的。
地图从不合格的上面,经过修改再誊画在另一张不合格的棉绢上,看基本差不多了后,再誊画在合格的棉绢上面,剩下的就按照这个复制了,这样有了模板后复制方便了许多的。
那些新买的,工笔画用到的各种笔,现在都派上了用场。
当然,什么双面绣团扇,屏风之类的,都给地图让道了,小山子和两个丫鬟,全力配合怀华画地图。
随着这些散碎地图到达咸阳的,是地图所在区域的本地人万事通,怀华问到了地图上的不明处,他们都能回答。
姥爷也经常看她,给她出一些中肯的主意。
当怀华说出了:“可惜,现在只有黑色的软墨勾勒道路和郡府的边界线条,如果有几样别的色彩的软墨就好了,那就可以涂抹充填各个郡府的色彩了……”
姥爷派人联系了软墨制作作坊,花高价制作了红蓝黄绿褐几色的软墨给她用。
就这一张最原始的地图,从开始描摹到不断修改后最终定稿,用了足有一个月,她天天围着地图摸爬滚打,有时候还得一蹲就半个时辰,天天把个怀华累的腰酸背痛。
地图初稿成型了,休息了两天之后,第二张又是改版的,画在了另一只不合格棉绢上,用了十七天,剩下的就是按图誊画和缩略比例了,基本就是十多天画成一张了。最终画完这五张,已经是即将年终了。
王上听说大秦和周边的第一幅地图画好了,就命令宫内的大监,领人把这幅地图镶在了朝堂的一面素墙上。十几人小心翼翼的,忙乎了一个下午才布置好。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百官进入大殿,一眼就看到了这幅超乎寻常大的地图。
上面道路粗细,代表着路的宽窄,各条道路,也标明了通向哪里,还能通过比例尺看出各段道路的远近。
看这幅地图,如同在空中俯瞰大地。郡县位置明白无误,山川平原,关隘渡口一目了然。各地著名风景都有标注,尤其是各地郡府底色不同,郡府管辖的交界处,颜色也明显不一样。
大秦以外接壤各国的边界是锯齿形的,大河小河和湖泊,也有形态和颜色区别……。
百官群情振奋,说以后说到哪里,再也不用凭空想象了,各地发生战争,一看地图就明白是在什么方位,波及了那些地区。有了这幅地图,王上就可以身在咸阳王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百官恭贺之后,便询问地图出自何人之手,是否是名门大儒,材质是否是棉绢?
王上笑眯眯的说:“这是李爱妃娘家侄女所做,棉绢也是她发明的。”
他转而告诉大监:“去把李怀华宣上殿来,让大家见识见识这个才女!”
看王上那个样子,完全是于与荣焉啊。
怀华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