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一缕阳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房间。艾志刚从床上坐起来,回复了一下自己的精神,然后起身把窗子打开,他现在年纪大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把窗子关上,要不然第二天准会感冒。
窗户推开,顿时一股微风伴着早晨空气的清香吹进了屋子,让他的精神都不由的为之一振。
他回身将床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这几天老伴没在,去外地参加一个讲座,已经去了好几天了。他家几天也是忙的不行,华夏诗词大赛的复赛已经结束了。诗词大赛组委会一共选了200篇作品出来进入半决赛的评选。半决赛后,这200篇作品最后只有100篇作品会从中脱颖而出,不仅能够进入决赛获得金钱奖励,更是能结集出版,为作者扬名。
这几天他和林却余、陶雨田几个人也是绞尽脑汁的想半决赛和决赛的评分办法。最终终于被他们头脑风暴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案。
首先,半决赛和决赛都采用综合评分制。半决赛中,评分会按照网络投标50分、专家意见30分、学生接受度20分的分配比例进行评分。是的,这次的评分破天荒的加入了一个学生接受度的评分规则。用几个大佬在讨论时候的原话来说就是:这次的诗词大赛决赛胜出的作品中,后续肯定是会有选择的选出一些编入各年级的教材里的。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对这些诗词的接受度就成了评价这些诗词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到了决赛,评分的规则会没用半决赛的规则,但不同的是,会先将半决赛的分数乘以30%做为基础分,再将决赛时各诗词按规则得到的分数乘以70%,最后两个结果相加,得出的即为总分。
这个评分标准,几个老头老太太也是借鉴了好多其它类型比赛的评分模式。而且这个评分标准确定后,作协的许多人也都说这种评分方法相比较之前的全靠评委主观评分,简直不要太合理。唯一的缺点就是这将会极大的拉长半决赛和决赛的评分评选时间。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避免的事。华夏作协这次举办诗词大赛,排在最前面第一条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公平公正,尽量不让一些与诗词无关的因素左右诗词大赛的评选结果。
目前进入半决赛的诗词已经全部整理好并且已经挂到了华夏作协的官网上。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公平,所有诗词的作者信息都是隐藏的,如果想知道是谁的作品,可以,不过要等到诗词大赛决赛结果出来之后。
这200首半决赛的诗词一经挂到作协的官网上,就引发了文学界和文学爱好者、诗词爱好者们的追捧。每个人都如痴如醉的看着一篇篇优秀的诗词摇头晃脑,顺便投下手中的一票。网络投票,每个网友都是有10票的。不过只能投一次,而不是像有一些投票是每天都刷新投票次数的。
饶是如此,也阻挡不了网友们对诗词大赛中优秀作品的热爱。大家纷纷呼朋引伴、召唤亲友帮忙给自己喜欢的诗词投票。
于是,在这个投票热潮的簇拥下,诗词大赛的半决赛中的作品,很快就出现了票数上的差距。
安可余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尤其喜欢古诗词。所以,在得知了诗词大赛开通了网络投票后,他就在下班的第一时间进入了诗词大赛的官网投票通道。
他看了一下官网的网络投票界面上,排在前十的作品,依次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将进酒》、《石灰吟》、《登幽州台歌》、《咏竹》、《月下独酌》、《青玉案·元夕》、《山居记趣》、《咏梅》、《无题》。
而相比之下,前两首作品的投票数明显更胜一筹,得票数量遥遥领先,尤其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方面凭借着其超高的质量,另一方面还挟带着中秋时《明月几时有》歌曲的热度,所以排在第一名,票数领先第二名很多。而第二名的《将进酒》,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