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己方的大军偶尔会承受一些损失,但是秦泷却是不在乎,区区几十几百人的死伤,在这种战略性战役里算个屁,他连眼都没眨一下。
林丹汗看着眼前的这种状况,却也是并不着急!
因为他在等!
等偏师截断粮道的那一天,等更多部落的骑兵到来!
如今,他麾下的总兵力不过四万,还派出了五千骑兵去拦截粮道,手头上只有三万五千骑,就这点兵力,肯定是不够的,他在等更多的部落兵力到来。
他统治下的草原如此宽阔,部落众多,等众多部落的兵力陆续抵达后,他手头上的骑兵总数能够超过十万乃至更多。
年初他和瓦剌人干了一仗,出动的兵力就是达到了十五万骑!
如今时间虽然紧张了点,但是再给他半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够集中起来至少十万骑兵,到时候他倒是要看看,眼前的这些南蛮子能怎么办。
林丹汗很有耐心的在等待,只是在很远的距离上监控着秦泷的步兵主力以及武当先的骑兵兵团,但是却丝毫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想法。
秦泷自然是乐于看见这种场面的,因为一天后,他又是跑出去了十多公里,然后开始修筑第四座城堡了。
再多修那么几座的话,他都能一路杀到东胜城旧址去了。
至于身后的几座土垒棱堡的安危,他也不担心,驻防的兵力只有千人不到,那些蒙古人如果真心发狠了,要攻打下来那是必然的。
但是蒙古人要想打下来,不死伤几千人也是不可能的!
一千人换几千人的蒙古人,赚大了,而且就算被他们攻下来了,回头他秦泷就能派遣部队反攻过来再驻防,来多几次的话,估计都不用去东胜城,在路上就能够把蒙古人给耗光了。
林丹汗也的确是没打算去啃那些看似简陋的土垒棱堡,他只是派遣了两千多人尝试进攻一番第三座土垒棱堡,死伤了几百人后就是果断放弃了。
这些土垒棱堡,分明就是陷阱,引诱他们进攻的陷阱,真要一个个打过去,他们蒙古人就得死光了。
大乾和蒙古人的这一场战争,比拼的并不是双方的聪明才智,而是硬实力的比拼。
因为不管双方将领都不傻,秦泷以及武当先,这些都是经历了国内统一战争的老资历将领,更何况都还有一整个的参谋团队帮他们出谋划策。
大乾的参谋制度,在统一战争之处还只能是说可有可无,更多的是依靠将领个人才华,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参谋制度也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能够担任参谋的人,往往都是同届里最优秀的军官。
这一点,是和大乾陆军独特的晋升制度分不开的,大乾陆军的军官们想要晋升,是不可能说当了队长就当营长,然后就是团长,再过来就是师长的,中间必须需要其他职务的过渡,尤其是团长到师长这一级别的跨越,通常被上面看中的团长会被抽调到作战部担任作战参谋,或者是其他类似的职务,然后才能够成为准将,去当副师长或者师参谋长。
统一战争结束后,还从来没有上校团长直接晋升为师长的例子!
这样的独特制度也就确保了,大乾陆军的参谋团队,能够集中大量拥有一线部队作战经验,同时军事理论扎实的军官,让大乾陆军的参谋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让参谋的作用更大。
一个人可能出错,但是一群人综合讨论的时候,各种对错都会被摆出来讨论,最后选择的方案,那都是经过无数讨论出来的方案,哪怕是里面有着什么缺陷,但大多已经是事先知道,并会做出一点的防范。
同样的,林丹汗那边虽然没有什么专业的参谋团队,但是蒙古人常年南征北战,尤其是林丹汗本人,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和敌人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