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寨主 > 第1044章 人才选拔

第1044章 人才选拔(2 / 5)

试的难度,毕竟大乾的科举制度是和传统朝代不一样的,每年都会举行,这也是导致了士子要么是常年住在金陵城参加会试,要么就是频繁来往家乡和金陵城,这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负担,不管是金钱还是时间精力上都是比较耗费比较大的。

如今可以在各省的省会参加会试,这对于绝大部分的士子们而言,也是一大利好。

当然了,一些对自己信心十足,又或者本来就是在金陵城求学的士子,他们依旧会选择在金陵城参加会试。

大乾的科举制度,并没有严格规定说什么样的士子可以参加京师会考,什么样的士子只能参加省城会考,而是选择了不干涉的态度,士子可以自由选择在本省参加会试或者是来到金陵城参加会试。

当然了,两者的会试题目难度虽然相当,但是竞争却是不一样的,在金陵城里参加会试的士子,都是对自己特别有自信的那种,同时随着会试分考制度的施行,帝国也是相应的缩减了金陵城会试的录取人数。

早几年的时候,金陵城会试的进士、新学进士科两科,录取的总人数能够达到千人,但是乾元元年的现在,预定的录取人数已经是下降到五百人,直接下降了一半。

不过全国范围来说,预计录取的两科学子人数,却是会再一次创造新高峰,各省分考点以及金陵城考点加起来,预计将会录取五千人。

这些新科进士、新学进士们,绝大部分都会进入基层岗位任职,从而逐渐改变目前大乾的官场里头,低级官员素质不高的原因。

假以时日,楚行还打算进一步扩大录取人数,因为以后除去司法机构、巡警等需要特殊技能的人才,除去没有品级,只是普通的雇佣工作人员,比如马夫、厨师等,其他拥有品级的王朝官员,必须经过科举考试后选拔。

最后形成大乾官员以及普通雇员相结合的人事制度。

其实楚行一开始还打算搞成所有的公务雇员,都是需要通过科举来选拔的,但是发现这不太现实,因为人家读了国子监大学的学子,显然是不可能接受成为一名官府里的马夫的,而且这也是极大的人才浪费。

所以,楚行才是施行了目前的这种官员以及雇员相互结合的模式。

而这个政策,自然也不是楚行乱搞的,而是参考了后世的公务员制度,后世里的诸多媒体报道里,为什么会频繁出现临时工这个词,那是因为公务机构里是真的有这么多的临时工,他们以合同工,派遣工等名义为政府机构工作,是属于没有编制的那种。

楚行觉得后世的这个公务体系还是挺不错的,可以有效控制薪资支出,捅出篓子了可以直接炒人平息民众怒火。

实际上这套体系华夏数千年来都是这么玩的,以前是官吏之分,后世是有编制和临时工之分,到了大乾王朝边吗,那就是官员和雇员之分。

虽然操作的细节不同,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卵用,没啥太大的变化。

要不然怎么说,其实华夏数千年,政治体系一直都没有变过呢,家天下,科举制度,官吏制度等等,几千年前如此,现在同样如。

在大乾王朝,同样也不例外。

楚行不是圣人,更加不愿意去冒无所谓的风险,既然这些东西在数千年里都已经被证明了去实用性,楚行自然是犯不着抛弃掉,然后自己去重新搞一套乱七八糟的东西,那样的话,谁知道会不会搞出什么大麻烦来。

以史为鉴,实用为主!

这是最近几年楚行的治国理念,所以很多政策实行的时候,大多也是符合了这种理念。

科举制度的改革同样如此,到了乾元元年的今天,科举制度的改革,算是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后面顶多就是缝缝补补,楚行是不打算再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了。

和科

最新小说: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帝秦设计师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将陨 诸天:数值怪从北宋末年开始 谍战:红色掌柜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将北伐进行到底 穿越后,全家集体当逃犯 女穿之大理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