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楚行亲自定下的世袭罔替的新定义!
因此一个公爵被封赐世袭罔替,其子孙后代并不是说一直能够承袭公爵爵位,而是减等承袭到男爵后,能够一直承袭男爵爵位。
当然了,开国功臣总是会有优待的!
世袭罔替只保留男爵爵位,但是楚行自然也是不可能让少数真正的功臣,两三代人之后就泯然众人了,人家拼死拼活跟着你造反,为的不就是荣华富贵嘛,更何况,这些贵族大部分也都是军事贵族,而楚行也是需要在国内维持军事贵族的地位,进而维持大乾军事力量的强盛。
因此,还有一部分人是获得了两代或三代后再减等承袭的特别优待!
比如李大虎就是获得了这种优待,作为大乾军功几乎最大的将领,他在崇祯九年正式获得陆军上将军衔,成为了大乾第一个上将,但是获得这个军衔之后,他就是立即申请退出现役了。
没办法,谁让他功高震主,不想死翘翘,想要享受荣华富贵的话,在统一战争结束之后肯定得夹着尾巴做人啊。
而楚行为了政治影响考虑,自然是不会批准他的退役申请的,只不过想要带兵那也是不太可能的,刚好那个时候楚行准备晋升的上将也不止他一个,所以随后楚行扩大了大都督府,设立大都督府副使,而副使的人数没有明确规定。
李大虎以及后面陆续晋升的野战军的陆军上将,比如陈先赟他们,都是成为了大都督府副使,然后回到了金陵城享福!
至于在外头打仗的那些辛苦事,就不用麻烦这些军方大佬了,下头有着一大票等着建功立业的新晋少将、中将们呢。
作为回归金陵,放下兵权的补偿,李大虎、陈先赟等几个人是成为了大乾公爵,然后还获得了三代后减等世袭,世袭罔替这两大优待!
统一战争里,以刘青山为代表的东镇庙时代土匪出现的将领陆续推出一线。
而以李大虎为代表的东镇庙时代就是涌现出来,并在山东、淮安期间迅速崛起,并成为大乾陆军核心将领的这一批开国功臣,也是在统一战争之后陆续推出了一线,把位置让给了统一战争中后期期间陆续崛起的新生代将领们。
相对来说,军方的新老交替,是比较顺利的!
这里头固然是有着楚行对军队的掌控力度非常强悍,但是也有着华夏的传统有关!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典故可是每一个开国将领都知道的,很多将领在统一战争后期,就已经是为后路开始做打算了。
人家李大虎在率领第三兵团拿下河北、攻克幽州的时候,就已经是开始上书请求退居二线了。
等到统一战争之后,面对楚行调他回金陵城担任大都督府副使的圣旨,他非但没有被这种明显的明升职务,实际剥夺军权的行为而感到反感,反而是庆幸自己保住了小命,更保住了自己未来的前途以及家族的荣耀。
他可不像和刘青山那样,因为想要死抓着权力不放,最后是被一脚踢出了现役。
李大虎这是以退为进,放弃了军权回到金陵城,但还是大都督府副使,现役陆军上将啊,以后有什么大战了,他这样的大佬肯定是还能再一次领军出征的。
怎么也比退出现役好啊!
人家李大虎今年才三十几岁呢,还年轻着,可不想就这么回家养老,更不想因为功高震主被一刀咔嚓了。
李大虎是聪明人,其他人也不傻!
所以统一战争结束之后,楚行对军队的高层进行新老交替是比较顺利的,一大票战功显赫,在野战部队里生无可生,都是被楚行召回了金陵城,部分安排为大都督府副使,而部分则是安排到大都督府各部任职。
崇祯九年后,陆军大都督府以及海军统帅部的各部规格进一步提升,各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