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很简单,大乾王朝到处都需要用钱,而财政穷!
想要在一个依旧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支柱的封建王朝里,办什么普及教育,那是很扯淡的事,顶多就是等以后经济发展起来了,慢慢的降低基础教育的学费,办更多的官办学校。
至于什么免费教育,还是等几百年以后吧!
只是这样一来,整个大乾王朝里的教育费用,是走两个极端的,一方面学习好不用钱,另外一方面学习成绩稍微差一些就得需要昂贵学费。
自费的话,如果是小学,普通的农民家庭咬咬牙也能支撑的起一个人的教育费用。
中学的话,即便是小地主,小商人家庭也会觉得非常吃力了,因为中年的一年学费达到了十多两银子。
而高更一级的预科,每年学费就是达到几十两银子,比如金陵预科学校,每年的学费四十五两银子,而普通从九品的科员或者巡警之类的,一年的薪资也就差不多这个数字而已。
至于大学、国子监或者是金陵,费用更高,每年学费上百两银子。
这些钱,对于士绅商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那是非常高昂的。
但是,这只局限于自费!
实际上,免费入学的学生,目前已经是占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上,还有百分之二十多,三十的学生是半费入学的。
大乾王朝现在所办的师范学校,却是属于一个特例,因为只要入学前签订担任老师的契约,那么就可以免费入学,因此吸引了大量学生报考。
当然了,你有钱也可以自费,但是学费基本和上国子监大学持平,一年下来得一百多两银子!
毕竟当初大乾办师范学校,就不是为了培养官员,而是培养老师,你既然想要占用教育资源,然后不当老师还跑去当官,自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而钱给足了,学习成绩尚可,师范学校也是来者不拒!
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自费学生,他们的师范学校也开不下去啊!
之前的大乾各所预科学校,报考的学生还没有这么多,但是现在崇祯八年的会试结果出来后,师范学校出身的学生也能够有百分之十几的通过率后,就是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尤其是自费学生!
而自费学生多了,那么师范学校也就有资金招收更多的免费学生了,由此形成了一个良好循环。
会试刚结束呢,各所师范学校就是迎来了报考潮!
大量的学生,甭管是有钱学生还是贫寒子弟,都是纷纷过来报考,很多考上了预科学校,但是因为成绩只是中游,无法拿到奖学金的贫寒子弟,都是纷纷选择报考师范,然后签订三年老师契约。
有钱学生的话,人家倒是不担心学费问题,但是很多人还是考不上预科学校啊,所以他们就会过来碰运气,上不了预科但是上师范那也是好的。
等上了师范,到时候直接参加会试,或者再去报考国子监大学或者金陵大学。
看到会试成功举办的奏折,楚行心情很不错,教育改革正在按照他制定的路线正在前进。
而现在并没有人知道,楚行准备是两步走,若干年后彻底实行现代的教育体系,至于科举制度,他却是不准备废除,而是准备改革为后世的公务员制度。
这两条路线,是齐头并进的,谁也离不开谁!
按照楚行的规划,现在是一年改一点,但是若干年后,就会彻底的施行公务员制度,把科举变成公务员考试,会试变成国考,乡试变成省考。
而各级学校也是广泛开办!
等到那个时候,整个大乾王朝才是真正建立起来完善的教育以及公务员制度,而这对于后续整个帝国的发展,好处是巨大的。
所以看罢会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