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真正的阁臣。
他这么认为,并不是因为胡烨是兵部尚书,也不是因为胡烨是大学士,而是因为胡烨是值房房大臣。
大乾王朝崛起也有几年了,明王朝这边对大乾的各种官制和政策大多也是有所了解甚至有人会专门去研究,知道大乾王朝那边,其官制有些特殊,并不是传统的六部,而是多达十几个部。
其中有的大部,可以管着数个小部,但是部在名义上又是平级。
比如户部管理者税务部,刑部管理着法部,听说是因为大乾立国时间短,官员不充足,后续这些部寺都要升级,然后完全是平行的关系。
所以在伪乾,有些小部的尚书见到大部的尚书也是要行礼的。
所以,伪乾那边的尚书头衔虽然也重要,但却不是衡量一个大臣是不是真的核心大臣的因素,因为伪乾那边的尚书就足足有十几个呢,而和尚书基本同级别的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大法院的左右大法官还有军方的各部部长。
基本上,尚书、部长这个级别的高官有着数十人之多。
至于大学士头衔,伪乾那边也是不太一样,早年间虽然授予了三个大学士的头衔,但是后来却是一直都没有授予了,而且据传其中一个大学士李宗为还是个名声远扬的弄臣,颇为伪乾百官不齿,同时此人竟然还没有进入值房值班。
所以到了现在,即便是明王朝这边的官员们都是知道,要衡量一个伪乾官员牛逼牛逼,要看他有没有进入值房,最牛逼的值班大臣,而文武在内也不过区区七人而已,其地位基本上是和明王朝的阁老相当的。
即便是那十几个军机处行走大臣,其地位也是超过了普通的尚书和部长之流。
大乾王朝的中央决策层,是在值房!
董其昌对这个情况是知道的,所以也知道胡烨这个值班大臣的地位是分量十足的,当初见胡烨的时候,他就是没有敢有任何的轻视。
这种不轻视,自然不是代表着他会谦卑,相反,他只是重视胡烨而已。
甚至也是做好了和胡烨大辩论一场的心理准备,但是奈何胡烨根本就没有和他久谈,只是简单聊了两句,略微试探了董其昌有没有投诚之心后就是把董其昌给打发了。
在让董其昌说实话有些郁闷!
这种郁闷,并不是因为其他的,而是一种被轻视,被无视所造成的郁闷感。
他好歹也是明王朝的尚书啊,虽然这个尚书是南京尚书,但那也是尚书啊。
你不管是要杀还是要劝他反正,都得拿出重视的态度来啊,这样他才能够根据诸多情况的变化,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但是现在,胡烨却是把他晾了起来,彷佛忘记了他一样,这让他有些适应不了!
怎么说呢!
不习惯!
身处高位久了,这突然有一天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很多人都是不会习惯的,总会想要的再折腾一二,甭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而董其昌并不知道,胡烨并不是不重视他,而是胡烨对他的重视有些特殊。
一开始胡烨也是想要劝说此人投诚的,但是当时说了几句话后就是被董其昌给堵了回来,而且当时董其昌的态度是非常的强硬,这让胡烨觉得多说无益。
觉得此人又臭又硬,所以干脆也是不搭理此人了。
但是利用董其昌此人做文章,却是不会因为董其昌自身的反对而就此作罢的。
到时候伪造一封董其昌的自罪书或者自白书之类的,再刊登到大乾周刊上,照样能够有良好的效果,至于这自罪书是真是假,那重要吗?
不重要!
到时候甚至还可以伪造一个,董其昌写完自罪书,然后来一个畏罪自杀的场景来,总之这种事大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