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乾,也必须偃旗息鼓,暂时转为练兵修整。
夺取扬州之后,李大虎率领第一兵团在扬州迎接王驾之后,就立刻率领大军开始清剿扬州府境内的残存大明势力。
虽然雨季到达,大乾的精锐兵力无法集中攻城略地,但是小打小闹还是可以的。
大乾王师在南直隶地区的战略重心调整为局部小规模进攻夺取扬州府残存官兵势力,主力休整的模式,这也给了南直隶明军大量的战略缓冲时间。
于是乎,本来该掉脑袋的刘宇烈,又大言不惭的在军报之中,说起了他们奋起抵抗,挫败了伪乾朝廷意图进攻金陵的图谋。
大乾占领扬州府之后,虽然暂缓了攻势,转为消化占领区域,诸如泰兴、通州、海门、宝应等城池正在悉数吸纳。
而大江以南,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应天府等地,虽然依然处于大明的统治之下,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大明在此地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
地主、士绅、以及士大夫但凡是不愿意配合大乾的,没有一个不慌乱的。
很多人都抱着即刻逃走的想法,他们很多直接收拾金银细软,朝着浙江、福建、广东开溜。
毕竟在外人看来,大乾即便是再猛,过了雨季南直隶怎么也够他们消化一段时间的。
沿海地区怎么也可以抵挡一阵的,如果实在抵挡不住,他们就下海逃跑,大乾就算是占领了大明的财税重地,肯定是要以北伐没目的的,不可能直接下海抓他们吧?
而且在世人看来,大乾的陆军确实天下无敌,官兵与其野战,往往是败多胜少,但是伪乾的水军却不咋地,连像样的军舰都没有。
估计他们敢下海,海盗都能分分钟教他们做人。
因此只要哪怕是陆地山守不住,但是也可以躲海而逃。
对此,大乾的一众君臣心里也很清楚,我们大乾的水师力量非常弱小,平时也就运输下物资还可以,但是想让他们出海搞事情,就很难了。
楚行知道要改变海军的劣势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学习明军水师,造无数小船玩传统的火攻、肉搏,而另外一个就是走船坚炮利的道路。
而这两条不管是那一条,对于目前的大乾王师来说都是极为困难的。
比数量大乾王师肯定是比不过明军水师的,别说是明军的全国水师了,即便是福建地区一地的水师,都能够压着大乾海军打。
唯一的可行道路就是走向船坚炮利的道路,造大船,造大炮!
但是这又是出现了两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大乾王朝的造船能力不咋地,哪怕是向民间采购船只,但是数量也不多,而且时间上也来不及。如果说船体本身的问题都还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舰炮的问题几乎就是无解的了。
按照大乾海军的规模,一艘内河上使用的主力战舰,其最少都需要两门五斤加农炮,然后还有四门的两斤加农炮,再加上一两门大口径的散弹炮。
这些火炮,大体上就是相当于陆军一个炮兵队所需要的火炮了。
而大乾王朝的火炮产量依旧很低,连陆军部队的需求都是远远无法满足,根本就没有太多的产量供应海军。
伪乾贼军的水师实力弱小,这也是刘宇烈等大批威名官员敢于死守镇江,拱卫金陵的原因。
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守不住镇江,大不了他们走水路撤退,去金陵城,反正他们性命无忧。
不过老百姓却不这么想,老百姓比伪明的官员清醒多了,从山东到扬州府,朝廷就没赢过,以为水师可以占优势,就要掰掰手腕的行为,在他们看来,纯粹就是送死。
所以更多人还是义无反顾的继续往南跑,连金陵城都不呆。
当然了,有能力逃跑的人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