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寨主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军事农事天下事

第四百四十二章 军事农事天下事(2 / 3)

也和孙元化不愿意跟楚行讨论军事有关,但是提及农业,他却不会过分的顾及。

毕竟楚行关心农事,得利的也是普通百姓,孙元化自然有意无意的给楚行一些指点。

其中让楚行收益颇丰的,便是孙元化建议楚行引进和推广高粱的种植。

华夏有着悠久的高粱种植历史,在大明朝,南方种植非常普遍,但是北方种植的百姓却并不多,孙元化建议可以在山东尝试大面积推广,并取代粟。

而且曾经在辽东任职的孙元化,跟楚行还说过,高粱这种农作物,对土地的要求相对比较低,甚至可以在辽东耕种。

楚行也在政策层面上与孙元化做了分享。

他决定从五个方面提高农业产量,分别是减免赋税,招揽流民,鼓励开荒,分配藩王土地,修建水利。

其中减免赋税、鼓励开荒,修建水利属于老生常谈。

在崇祯皇帝之前,大明的历任皇帝,历代贤臣们,都在努力做这些事情。

可招揽流民就不太一样了,大明虽然也不断尝试着招揽流民,但是效果不佳,因为招揽流民,需要强大的国力,大明已经做不到了。

而流民的大量增加,已经成了影响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可楚行却要做这件事情,在孙元化看来,十分的了不起。

首先,流民也是人,他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活下去已经成了巨大的奢望,楚行招揽他们,给他们分配土地,本身就是一件大善事。

其次,这些流民一旦安定,有了产业,能够安心的生活,势必会对伪乾这个政权,产生极大的归属感,那么这些人就再也不是大明的百姓了。

甚至有朝一日,朝廷围剿,他们还会成为反抗大明的中坚力量。

其次,则是分配藩王的土地了。

为什么楚行造反之后,感觉日子每天都紧巴巴的,但是绝对比崇祯皇帝过得香?

因为大明的宗室,已经成了天下最大的负担。

每年为了应付宗室子弟的开销,要花费大明财政将近四分之一的钱财,甚至一度超过军队。

这么庞大的负担,如何能够让朝廷喘得过气来。

而且这些不是生产的米虫,还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压缩百姓们的生存空间。

朝臣们不是不知道,宗室是天下的大问题,但是谁也没有办法解决。

可到了楚行这里,就压根不是负担,甚至楚行觉得是福利。

首先,楚行是绝对不会给宗室一文银子的,他们如果不自己从事生产,那么就等着活活被饿死。

其次,他们积蓄或者崇祯皇帝赏赐的田产,楚行也准备给百姓们都分配下去,打击他们一家,可比打击那些分散的士绅要简单的多。

对此,孙元化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谏,在他看来,宗室的土地是不允许分配的,但是分配了宗室的土地,却可以养活更多的百姓,所以最终他的选择是闭嘴。

不过,楚行也能从孙元化的小表情里,看到他对于自己的选择是有些不满意的。

只是楚行压根就懒得搭理,在他看来,孙元化的思想觉悟,还没有完全转化,他还是属于崇祯手底下的旧官僚。

自己不会跟自己一样,为天下,为百姓着想。

这一天,楚行照例跟孙元化谈了半响开发盐碱地的事情,临走之前还说道:“孙先生不必送了,外面冷,本王晚上回来跟你拼刺刀。”

然后压低了声音道:“这才咱们都别带护具,真男人,就该该感受下刻骨铭心的痛。”

孙元化立刻吹胡子瞪眼,然后推着楚行的后背道:“你赶紧走!你一个武夫,怎么这般欺负我一个读书人!”

“这怎么叫欺负呢,这叫改造啊

最新小说: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女穿之大理皇朝 诸天:数值怪从北宋末年开始 帝秦设计师 将北伐进行到底 穿越后,全家集体当逃犯 谍战:红色掌柜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将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