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一个公开的发布会。
学术界出现了大量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王浩的研究是错误的,甚至认为王浩虚构了研究。
王浩、陈蒙檬、丁志强等人坐成一排,首先是由丁志强来对于研究做出陈述,“我们一直在对于复刻爆炸实验的原理进行研究。”
在新一期发表的当天,国内外舆论可以说是波澜不惊,直到
“王浩vs爱因斯坦,你支持谁?”
后者……
一些顶尖学者也去看了论文,他们认真去研究理解,所谓‘否定反物质’是出现在
“如果谁质疑我们的研究,可以用数学或实验来说话!”
王浩就干脆当保罗没有说过话,他朝着新闻官示意了一下,就开始了自由提问阶段。
丁志强对于研究整体进行陈述
《湮灭物理与理论》新一期内容,订购数倒是没有多大变化,但
一号竞选人马上变得被动了。
……
“在这个方向上,我们研究了几个月时间,并总结出来《零态能量》理论,来对于湮灭质量点问题进行解释。”
“我们非常确定没有和王浩团队有过任何的沟通。”
大部分人都看不懂!
“我的时间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你的问题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舆论内容还是影响到了王浩。
“是的,我们是同事,但是我们的关系并不好,这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学校里,想找和他关系好的人……很难,就连学生都很讨厌他。”
这种说法有点用。
这就是阴谋论了。
王浩道,“以此为基础,我们就能够用各种方式避免出现类似的爆炸事故,但从理论上来说还不完善,这方面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
很快有了新的解释。
当报道继续展开以后,话题就变得有针对性了。
但只是‘一定’而已。
“爆炸事故和反物质无关,所谓‘反物质支持’就没有了基础。”
从内容上来看……
这种舆论环境下,二号竞选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随着时间一点儿点儿过去,报道开始呈现指数性上涨,而上涨最初是源于加州理工大学教授本特利-威廉姆斯说的话,“你们现在来采访我就对了,我刚看了最新的论文,是王浩的,是保罗的。”
“现在我们也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反物质,其理论也不能够否定。”
政-客和‘不知名’学者就不同了。
比如,保罗菲尔-琼斯、丁志强等人。
哪怕只是其中的时空相对理论……
类似的问题,短时间不可能调查清楚。
好多国内外媒体都申请对于梅森数实验室进行采访,记者们知道采访的王浩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就选择次一级的目标。
一大堆的物理学家连超光速粒子的存在都无法接受,自然无法接受《相对论》被否定。
这家媒体显然是没有看懂内容。
发布会现场就是西海大学的大型会议室。
记者们的提问都指向王浩。
“在物理学界没有人比王浩更加权威,他否定了实验中出现反物质,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是,最少在实验中不存在反物质……”
至于‘否定《相对论》’,重要吗?
换做是牛顿力学,也许知道的人更多一些,《相对论》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有些高大上了,他们大多数就只是听过名字而已。
当记者采访了几个顶尖物理学家以后,他们马上针对得到的内容进行报道,“王浩最新研究否定了《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