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确实是最好的,应用覆盖范围最广的,同时求解过程也是相对简单的,也怪不得能够被邀请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报告。
但是,这一篇也只是王浩研究的论文之一。
在看了好多篇ns方程的研究内容后,王浩找到了第一步的研究方向,也是对于ns方程求近似解做研究。
他想研究一种更为简单、覆盖范围更广的求近似解方式,而且已经有了确定的思路。
NS方程求近似解是个研究大方向,已经有了很多种方法,其中数值法是最主要的一个,因为数值代入运算简单很多,但准确性相对来说就差一些。
简单理解,比如,一个方程精确解是6,数值法求出的近似解是5,其他更复杂的方法,也许能求出5.5,或者其他和6更接近的数字。
王浩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偏微分方程,他对于偏微分方程求解理解的非常深入,各种方法可以说非常精通。
他从最底层最基础的方向进行解析,开始了不断的研究,找到了一种方程转换的方法,也就是找出一种替代方程,把无法求出精确解的方程,转化成一种可以求精确解的替代方程。
当然两个方程的解只是近似,并不是完全相同,近似程度则取决于方程转化的过程。
这个方向的研究肯定是可行的,但究竟能有多近似,还是要看替代方程和原方程的求值差,也需要做一系列的证明。
这就必须要用精妙的方法去分析、转换了。
王浩有了大致思路,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但他感觉还缺少点什么,连续想了好几天也没有想出来。
他干脆就把心思放在了课程上。
既然埋头苦思想不到关键点,就在教学课程上去寻找灵感。
其中两个例子非常引人关注,一个就是战斗机,一个是潜艇。
战斗机需要面对很强的风阻,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就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离不开NS方程的。
潜艇,自然也一样。
潜艇要加速,需要对抗海水的巨大阻力,外形设计上肯定要运用到NS方程。
两个例子摆出来,说NS方程关系到战斗机和潜艇的设计,都感觉是NS方程求解的研究,已经被提升到战略意义上,自然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再接下来就是谈到国际上NS方程的研究,谈到最有应用价值的求近似解研究,自然就会谈到傅春杰的名字。
最后就进入了主题,说傅春杰的成果有多么重要,应用有多么的广泛,他依靠这个成果,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进行报告,等等。
当然了。
傅春杰的人脉再广,也只是媒体中的一个小圈子而已,好多媒体发现有新的内容吸引人,自然就跟风做了报道。
在这些报道中,也少不了对于NS方程和战斗机、潜艇设计关系的介绍,但接下来有没有傅春杰就完全看撰稿人的想法了。
他们也谈到了其他在流体力学研究上有贡献的科学家,也谈到了一些国外的相关的研究。
但不管怎么样,好多人都知道了,NS方程求解近似解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个的报道,一个个的科普。
这成为了数学圈近来唯一‘出圈’被放到公众视线的内容。
办公室里都有人在谈。
朱萍就说道,“这两天总是看到这类文章,我还以为就自己有兴趣,真是没想到,还真是有很多人看,王浩,你不就在研究NS方程吗?”
“你看看这些报道,NS方程火出圈了啊!”
王浩打开手机,看了朱萍发过来的几个链接,都是和NS方程求近似解有关,下面还有好多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