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国力日渐恢复,国内渐趋升平,丝绸之路方重新开启。
而焉赭,则位于丝绸之路的北端,乃大康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突厥被驱逐之时,焉赭对大康示好顺服,朝廷设都护府,在此监视北方各国,以及维护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重开,商业迅速繁荣起来,而退至北方的突厥经过几年休养生息,再度蠢蠢欲动。
朝廷已接到消息,只没想到,这次焉赭也会动了贪恋,跟着蠢蠢欲动。
那官员说的已非常明显,焉赭仗着地理位置之天然优势,倘若与突厥暗中勾结,给突厥行予入境便利,即便不可能动摇大康根基,却也会带来动荡,尤其对在边境生活的大康子民和其他附属国滋生烦扰。
届时朝廷不得不分出更多精力去应付。
掌控丝绸之路,其利简直不言而喻。这焉赭国,焉赭大皇子当真胃口不小,
早知你是这个心思,就不搭理你了。
种苏心道,这也太不厚道了。她虽欣赏龙格次豪爽个性,然而公是公,私是私,当涉及到国之利益时,自然以国为先。
“王兄之意,只是协管两年而已,好让这两年里陛下能够完全腾出手来,专心对付突厥。毕竟相较突厥而言,我们焉赭还是更希望能够与大康交好的。”龙格次的声音继续道。
看来焉赭对大康国内政事也做过功夫,如今大康国力虽日盛,却还不到无所顾忌的程度,而党派内争却正趋于关键时刻,这时候多一个外患,便多一份风险。
如果能够与焉赭达成协议,暂时稳住边境,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利的。
只是谁也不敢保证日后之事。
毕竟即便普通小民,手中有了泼天财富,也不定生出什么野心,何况还是本就狼子野心的一国王室,两年足够用来积蓄可怕的力量。而贪婪如同深渊,源源不断的宝藏一旦到手,岂还舍得归还?
到时或许赶走了突厥这匹狼,却喂养了更凶猛的虎。
“陛下不必担忧,王兄诚意十足,已立下字契,保证言而有信,同时也保证,在这两年期间,必齐心协力协助朝廷讨伐突厥,并尽心保护边境的大康百姓。”
说毕,龙格次又呈上一卷书帛。
众人一时齐齐看向那书帛。
杨万倾道:“陛下。”
种苏看出来了,在座的官员明显分为两派,今日王道济虽没来,隶属他派系的却来了好几位。对于焉赭之议,也明显存在着两种态度。
一派如杨万顷和那两位官员,显然并不赞同,一派则始终没有发表意见,保持了沉默。
什么意思?
种苏感到有点奇怪,政见不同有不同意见实属正常,这些人却为何一言不发,好像既不反对也不赞同。据种苏所知,龙格次逗留长安的这段时间里,确实没有闲着,多少活动了些。竟全无效果?
不管如何,最终的结果还是取决于李妄,一切在于他的态度。
谭德德正要去接那布帛,李妄却抬手止住,竟是连看也不欲看。
“区区一帮手下败将,乌合之众,何足挂齿,便是强兵猛将,也无须旁人插手。”
李妄坐在正中,缓缓开口道。
“我大康不割地,不和亲,不让利。凡犯我疆土者,虽远必诛,侵我民利者,虽小必究。”
“回去告诉龙素突,年纪轻轻,别糊涂的痴人说梦,安分守己些,还能多做几年王子。”
华亭如盖,四周一片寂静,丝竹之声不知何时已停,园中唯有李妄的声音。
他的声音不大,甚至带着些漫不经心,却铿锵有力,清晰的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一身玄袍之下,那威严的,君临天下睥睨万物的气势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