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二百零九章:郡县西域(中)

第二百零九章:郡县西域(中)(3 / 5)

要朕放了他?”

“恕臣愚钝,臣也不知该如何处置亚烈,可杀了他而产生的影响,对大明来说,是弊大于利。毕竟出海巡洋之策,从永乐元年六月至今,才施行了整整四年多。”

王景弘屈膝跪下,以额头触地,恭声道:“微臣叩请陛下三思。”

朱棣一时间有些犹豫,看向旁边的朱高煦道:“太子,你怎么看?”

朱高煦躬身道:“父皇,儿臣以为,亚烈不可杀,更不能为此就换掉王景弘巡洋正使的职务。”

“你说说看。”朱棣抚须道。

“永乐开元至今,短短五年,父皇施新政,树新风,修大典,迁新都,下西洋,开贸易,收安南,平西域,定漠北,每一件都是惊天地动、载入史册的壮举,同时每一件事也都毁誉参半。若杀了亚烈,又换掉王景弘,我大明怀柔远人的国策,必将受到海外各邦的怀疑。”

朱高煦道缓缓:“杀了亚烈,会激起更严重的矛盾,锡兰山国周边的邦国,一定会心惊胆战,害怕大明对他们也举起屠刀。长此以往,将不会有人再跟我们做贸易。转变国策,对外掠夺,不仅不符合道义,所要付出的代价也会十分巨大。我大明为开海而牺牲将士,不能被冠上掠夺海外邦国的骂名。”

他知道朝臣们喋喋不休,鼓噪生事,是因为所处位置不同。

而朱棣心生反感,是因为亚烈苦奈儿违背天道,犯下了伤天害理之罪恶。

在朱高煦看来,朱棣的心里比谁都清楚,一个偷偷摸摸干坏事的番邦小王,不过是跳梁小丑尔,绝不可能成大气候,更不会危机大明的天威。

只是这打到脸上的巴掌,让朱棣挂不住面子,咽不下那口气。

此事的关键,不在于亚烈一个人的生死,而是关乎大明如何以天朝上国的胸襟面对四海万邦。

所以,朱高煦接着缓声道:“减少杀戮,才能友邻万邦,共享太平。否则巡洋海外,带来的只会是无休止的仇杀战乱。锡兰山的老王太后处置此事也算得体,深明大义。儿臣认为,可以将亚烈拘押在大明,另外扶持一位贤者继承锡兰山国的王位。”

朱棣闻言,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他心里明白,大明船队出海巡洋,打开国门的同时,却也为大明带来了陌生。

然而,国与国之间,不能只依靠武力强权,还要用文化去影响。

大明臣民们本来就视番人如洪水猛兽,如今更是有人借大明与锡兰山的纠纷,仇视排斥番人,进一步将矛头指向了朝廷一直以来奉行的怀柔远人、礼遇万邦的国策。

推行国策,从来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若他此时杀了亚烈,就等于自认了巡洋之举祸国殃民的罪名。

“王景弘身为大明国使,船队统帅,不能为朝廷增光,反而使大明受辱,将士死难。暂且革职,以观后效。”

片刻后,朱棣打破沉默,俯视殿内文武大臣,朗声道:“至于对亚烈的处置,过几日再议。现在议另一件大事,西域已平,朕决定置之以郡县,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西域之地,自唐以后,至今战乱不休,未曾享有百年之和平。今虽平定西域,可其境内百姓不过两百万余万,大都据城而居。”

兵部尚书金忠躬身奏言道:“那里地广人稀,若设置为郡县,因道路崎岖,怕是难以建立有效的管理。因此,臣以为我大明可以效法前汉,设置西域都督府治理西域。”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王国,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以汉王朝地方官员的身份治理西域。

至于西域都护,则

最新小说: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状元郎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神话版三国 五代风华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