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心意。
大皇子看着下面的人,心里非常不爽,可是母后一贯的话语在耳边响起。
“他们逼宫,不可硬拼,先拖再说,等回来找人商量。”
“此事,容我与众阁老商议商议,还有其他事启奏吗?”
大公公对他处理感到失望,格局不够大,就算王爷们都回来,他监国的位置不但不会动摇,反而会更稳固,毕竟做生不如做熟,大皇子做事还算勤勉,处事也算正确,大家不会要求换人。
反倒是现在的做法,不但大臣们不满意,连皇族都会不满意。
没人会喜欢一个不忠不孝之人登基,现在他已经被人归类为不忠不孝之人,而他还没明白,可惜可惜。
听到大皇子的话,大臣们纷纷沉默,慢慢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都表示没有事情要禀报。
八王爷也摇摇头,他对于这个回答一点都不满意,完全没有作为子女的孝意,真不知道他还能凭什么和其他王爷对抗,只是城外的那支凤锥军?
虽说凤锥军实力强大,但是还称不上以一挡百的实力,一旦被围攻,怕是抵挡不过三五天。
早朝在一种安静的可怕的气氛下结束,大皇子回到勤政殿,开始处理朝政,虽然很多事都是例行公事的,但是必须他亲自朱笔勾画。
“大殿下,老奴说一句不恰当的话,刚才您不应该拖,即使让王爷们进京,也没办法威胁到监国的位置,而现在,您却会被人说成不忠不孝之人。弊大于利,不可取。”
大皇子停下手中的笔,看着面前的奏折,小声说:“大公公,只要小十六不在了,我就让他们进来。”
说完,他又开始处理政务,他心里有气,必须出。
大公公听了摇摇头,大皇子还是没明白一件事,十六殿下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做出一个帝皇该有的样子,如果大家都不认可,就算坐上去,也不过是一种煎熬。
正所谓,君适臣,臣适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只是一味想登上皇位,那只会让他越活越累。
陛下当年也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掌控朝纲,一开始也如大皇子一般辛苦。
现在自己这个过来人给他指点,大皇子却不以为然,那他也就不在多言。
诏书在他手里,万一陛下驾崩,让谁做皇帝,全在他手里。
虽然说这种感觉让他很不真实,但是对他来说,这就是最后的荣耀,一旦新帝即位,他也该颐养天年。
退朝之后,很快就在京城众传开,说大皇子拒绝让各地王爷进京尽孝,他就是一个不忠不孝之人,绝对不适合登基。
泰安王听到下人的汇报,得意的不行,自己的策划正在奏效,只要等到大家对大皇子感到厌恶,自然有人会出来让他让出监国之位。
到时候,自己再运作一下,监国之位自然就在自己的手上。
再进一步,自己就可以登上龙椅,成为新的皇帝。
“哈哈哈哈,继续让人散布出去,最好是全国都知道,让那些兄弟们全都过来,冲破大哥的关卡。”
泰安王的属下在旁边听的直摇头,他们是不会让大皇子卸任监国之位,就算要接任,那也是三皇子的概率大点,他作为九皇子,根本就不可能轮得到,即使他是第一个进京的。
还是那句话,连进宫尽孝都要等兄弟们到齐,到时候他们问一句,你来了这么久都没进,算什么孝道。
刚用孝道打败大皇子,结果被人用孝道反击回来,算得上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他再次考虑要不要改换门庭,再这样下去,自己的面子都要丢光,人情都要用尽。
连着三天早朝都有人提让王爷们进京,可是大皇子只是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