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离去(修改)(2 / 2)

流入仲国的量出现巨幅下降,因此,不管这种说法对与不对,朱由崧还不能指望通过海贸来另辟蹊径。

所以,怎么样求财,就是重中之重了。

其次的人,其实包含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一,是人才,经营的人才、密谍、军工人才、军事人才,第二,是作为战争基础的人口。

只是后者,在崇祯初年之前是不用考虑了,因为这一时期明政府的统治还没有到了土崩瓦解的程度,各级政府还在基本运转,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朱由崧控制大量人口,有资本“谋逆”的、

至于前者,单靠眼下的小二十个伴读是不成的,即便人人成才,也不可能以一当万,所以,接下来朱由崧还要继续扩大伴读的数量,收养孤儿,并在若干年后,设立对外公开招生的书院或工商学校,以便更广泛的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再次是械,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打破士绅和权贵对地方商业的垄断,就必须降低同类商品的销售价格,当然,靠盘剥压榨人民的生产价值并不是好办法,降低生产时间,提供生产效率,才是真正降低成本的良方,因此械在前期其实跟财是紧密联系的。

而在后期,械又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正所谓兵精械足,不外如是。

尤其是在明军战斗技能明显不如满洲兵、战斗意志不如流寇的晚期,要填补差距,就必须要靠利械来弥补。

故此,这两方面的技术研究也是非常重要及刻不容缓的。

最后的舆论就更重要了,明末东林党-复社这群所谓的正人君子,就是因为掌握了舆论、操纵了舆论,才能翻云覆雨,屡败屡起,进而还能与四下造谣的鞑子们一唱一和,恶意的贬低万历、朱由校等大明君王,搅乱国家大局。

所以,为了将来自己能安稳的坐上皇位,成功的领导一场绝地反击,朱由崧有一万分的必要,控制舆论,当然,这也许不太容易实现,但最少最少,不能让那些清流们在舆论方面一手遮天,混淆是非。

只是,要掌握舆论就不能以福王府的名义出面,得找几个士林名家做门面,这,就急不来了······

最新小说: 远山破阵曲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 李世民穿越扶苏 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神话版隋唐 亮剑:我在战场上捡属性 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战地牧师日记 大宋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