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现实中没有这样的父亲!”要老师说。
“有,你、我和鲍扬老师、商书记都是。在和孩子一起想办法的过程中,重点是让孩子记住教训,总结出来我为什么会掉到井里,我们怎样才能脱困?这种父亲可能做法太另类,但是他所做的效果可能最好!这样的教育效果才能让孩子记住一辈子。”
“我同意王校长的意见。”商书记在一边说,“其实,关于建禁闭室,和这个孩子掉在井里,真的差不多。禁闭室如同这个井,如果我们不是想办法去救孩子,而是不管不问,或者再极端点,再向井里多放些水、扔几块石头,把孩子淹个半死,那我们不也成了凶手?”
“对,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意思!”王耕校长接着商书记的话,亮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明白了,就是光有一个禁闭室还不够,还要配合有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禁闭室不在乎是什么样,在乎我们的工作到底如何开展?”鲍扬老师说。
“不完全对,不是不在乎什么样,而是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来建设,笼式的、受罪的必须抛弃,问题少年不是敌人、不是罪犯,就算是俘虏我们还要优待呢。这个禁闭有些惩戒措施也不是说不可以,但是这个惩戒措施一定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实际上刚刚商书记已经说了,里面没有电视机,也没有任何可以活动、娱乐、消遣的器材。教材可以有,纸笔可以有,这个房间本身就限制了自由,再不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玩耍。”
“那好吧!”要老师找不到驳斥王耕校长的理由,他说:“王校,我保留我的意见,有时候我们太仁慈了,这些学生就会蹬鼻子上脸。可以试试,就从童象开始,看看宽松的方式好不好?”
“行!还有一个问题,我想我们的法制教育课和伦理课必须开起来,一是要培养问题少年的边界意识,一是要灌输我们的传统文化。”
接下来王耕校长便把自己设计的法制教育课和伦理课,从内容、形式给大家说了一遍,然后说:“我们几个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发动全体老师参与酝酿,最后我们再上校长办公会通过。”
这些年,山城市问题少年不在少数,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跟不上,导致许多问题少年变成了失足少年,甚至走向犯罪。
王耕校长已经和许国麟庭长商量好了,请少年法庭的法官们,定期来和学生们、以及他们的家长上课,用身边活生生的案例,来补补法制课,敲响洁身自好的警钟。
同时,也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从基本的做人做事、从基本的礼节礼貌、衣食住行给学生们灌输道德、伦理、生活常识。
可是王耕校长的这些想法,在发动全校老师酝酿的时候,立刻引起很强烈的反响。
不错,自从王耕校长上任以来,全校老师谁都承认新校长的“本事”,至少有好几个方面能看到学校的变化。
比如拉来赞助,让几十年破旧校园焕然一新,包括办公桌椅、电视电脑和活动设施;
比如改善老师待遇,第一次有了值班补贴,而且师生都不交伙食费;
比如提高伙食标准,第一次有了食谱,每天都能吃上肉,早餐有了牛奶鸡蛋;
比如创纪录地招进八个学生,并且开始出现更良好的招生苗头;
比如有了新建的教室、有了正规的教学课程,每天八节课,有了学校模样;
比如建设的阳光网,在宣传自我、扩大影响,促进招生功不可没。
……
然而变化再大,比不上现在的改革措施,难道这就是王耕校长所说的一手硬一手软?
前面的法制教育,很多老师还好理解,这不就是“红袖标”教育吗?值班老师每天需要戴上值班袖标,如果有违纪学生,立刻进行大道理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