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大军远征,定然要调动民夫,明年粮草收成,就会受到影响,而且你别忘了,东海道那边,一直也是中原提供粮草。”房玄龄说道。
“如果开春让一部分矿工种植粮食呢?就像军屯一样,这一笔收入应该不少吧?南方的粮草运送到东海道,足以保证偏师的粮草供给。
岭南的粮草可以沿着海路,直接运送到辽东,还不用在内地走一趟。”李世民分析道。
“陛下,您忘了南洋都护府?他们那里,可是需要岭南的粮草支援的。林邑三郡刚刚收回,真腊人虽然已经战败,不过王都督需要攻略诸多小国,需要的粮草也不少,恐怕没有多余的提供朝廷。”房玄龄又提醒道。
“是啊陛下,耿国公那里要安置流放岭南的人,治理獠人也初见成效,正是需要粮草的时候。”杜如晦补充道。
“蜀中的粮食不能动,那是以防万一用的,不然一但发生天灾,问题就大了。”房玄龄跟着又说道。
房杜两人,都明白李世民的心思,不过他们意见相同,就是要阻止李世民征伐辽东,因为他们看来,时机还不成熟。
如果是以前,朝廷有这么多粮草,攻打辽东也没有问题,不过如今他们眼界又开阔了不少,觉得应该稳一下南洋和东海道这两个地方。况且大唐增增日上,实力一年比一年强大,完全可以过几年,以强大的实力,碾压辽东诸国。
房玄龄和杜如晦推演过,以大唐如今的发展速度,再过二十年,人口将增长数倍,到时候能轻易拉出一两百万大军,可以碾压任何势力。
李世民被房杜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得迷糊,跟着两人的思维去想,觉得事情好像还真如两人所言。
“这个王牧,朕让他治理林邑,管辖南洋,他却整天想着打仗。”李世民没好气的说道。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真腊连同诸多小国,主动挑衅,不打的话,大唐的威严不足以维护。”房玄龄微笑着帮忙解释。
“不错,这也是一个机会,正好乘机吞并这些小国,以免留下后患。”杜如晦点头赞同。
“隋书记载,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昆仑奴就是从那边来的。昆仑奴老实,力气大,比岛上那些矮子更好用,打下来也不错。”长孙无忌插了一句。
“力气大,吃得也多!罢了,先调一些人去营州挖铁矿吧。”李世民气呼呼的说道。
“陛下英明!”三人恭维道。
“上当了!”房杜两人离开不久,李世民一拍桌子说道。
“你刚才怎么不提醒朕!”看着一边面带笑容的长孙无忌,李世民睁大眼睛问道。
“提醒陛下什么?”长孙无忌一脸迷茫的抬起头问道。
“哼!南洋有米树,粮草足以自给自足,林邑和真腊都是粮食高产的地方,即便增加了众多人口,也不需要岭南支援。岭南的粮食,就足够保证大军远征辽东,甚至关中的粮食都不需要调动。”李世民冷哼一声,不满的说道。
“臣刚刚再想克明他们说的话,觉得有道理,到也没想其他。”长孙无忌一拍额头,一副后知后觉的样子说道。
“哼!”李世民相当不满,他虽然知道长孙无忌是装的,却拿他没办法,而且他们也没有恶意。
“营州的铁矿,辅机你哪里抽一些人过去。”李世民控制住心里的不爽,转移了话题。
长孙无忌是帮李世民掌管国内铁矿的,大唐有大半的铁矿,可以说都在他的手中。
“臣遵旨!”长孙无忌留下的原因,就是等李世民吩咐这个事情。
“你也觉得如今不是时候?那么你觉得还要等多久呢?”李世民又把话题转了回去。
“陛下,大军远征辽东,需要动用的人力不少